打马赋

岁令云徂,卢或可呼,千金一掷,百万十都。

樽俎具陈,已行揖让之礼;主宾既醉,不有博弈者乎?

打马爰兴,摴蒲遂废。实博奕之上流,乃闺房之雅戏。

齐驱骥騄,疑穆王万里之行;间列玄黄,类杨氏五家之队,

珊珊佩响,方惊玉蹬之敲;落落星罗,忽见连钱之碎。

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玉门关闭,沙苑草肥;临波不渡,似惜障泥。

或出入用奇,有类昆阳之战;或优游仗义,正如涿路之师;

或闻望九高,脱复庾郎之失,或声明素昧,便同痴叔之奇。

亦有缓缓而归,昂昂而出,鸟道惊驰,蚁封安步。

崎岖俊坂,未遇王良;局促盐车,难逢造父。

且夫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存恋豆,志在着鞭。止蹄黄叶,何异金钱?

用五十六采之间,行九十一路之内。明以赏罚,核其殿最。

运指麾于方寸之中,决胜负于几微之外。且好胜者人之常情,小艺者士之末技。

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将图实效,故临难而不回;欲报厚恩,故知机而先退。

或衔枚进,以逾关塞之间;或贾勇争先,莫悟穽堑之墬。

皆由不知止足自贻尤悔。

况为之不已,事实见于正经;用之以诚,义必合于天德。

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沥酒一呼,六子尽赤。

平生不负,遂成剑阁之师;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

今日岂无元子,明时不乏安石。

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

辞约:

佛狸定见卯年死,贵贱纷纷尚流徙。

满眼骅骝杂騄駬,时危安得真致此。

老矣谁能志千里?但愿相将过淮水。

形式:

诗词简介

《打马赋》是李清照在编著《打马图经》时所写,同时还另写了一篇《打马图经序》。《打马赋》与《打马图经序》可以说是姊妹篇。《打马图经序》重在介绍“打马”这种棋艺;而《打马赋》则是用以发挥自己忧时优民的强烈感情,以棋局比喻政局,借“打马”寓表心志。在《打马图序》中李清照讲了“慧”、“通”、“专”一情”,而能“无所不达”,“无所不妙”。在《打马赋》中,她便借说“打马”而呼号抗敌。

《打马赋》写于宋高宗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年底。据《李清照年表》,这一年她已五十一岁。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怎祥的呢?

《金石录后序》的墨迹未乾,李清照就听到了金和伪齐合兵分道犯临安的消息。从朝廷官员到普通百姓,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人,东南西北乱窜一气,乡下人往城里跑,城里人则想逃往乡间,人们慌作一团,不知躲到哪里是好。此时李清照从临安乘船沿富春江逆流而上,奔往金华(今属浙江)。她写于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的《打马图经序》,生动地记载了避难之时如惊弓之鸟般的慌乱。在途经东汉严光隐居于富春江畔的严滩垂钓处时,李清照感慨系之,相传那首带有自嘲性的《钓台》诗,就是她的手笔。

在金华,李清照住进窗明几净的陈氏家里,甚感适意。是时已值昼短夜长的秋冬季节,同住的还有亲朋家的“儿辈”。在做一种“打马”游戏时,李清照妙语如珠地向儿辈们反复讲述“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她谆谆告诫孩子们,不管做何事,既要靠聪明才智,更要具备专心致志的精神。惟其如此,才能触类旁通,掌握各种精湛的技艺,也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以臻于妙境。这些道理无疑是极为深刻有益的,但如果只是空洞抽象地灌输,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李清照运用自己富赡的才学,旁征博引,通过庖丁解牛,郢人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尧舜之仁,桀纣之恶,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等故事,既生动地说明“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又很自然地告诫人们,哪怕是做博弈游戏之类的小事,也不应该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她一面讲道理,一面身体力行,寓教于乐。棋局犹课堂,棋盘似战场,在小小的棋子上,做出了望乡、复国、育人的大文章。这种以小见大的教育方式,至今仍然发人深思,值得借鉴。

这种“博弈之事”,或称“深闺雅戏”,简称“打马”,其规则是李清照亲自创制的,她又叫儿辈绘制成图。围绕此事李清照写过三篇文字,除了讲述以上道理的《打马图经》及其《序》二者以外,还有一篇寓有爱国情慷的极其重要的文学作品《打马赋》。

翻译

时光流逝,曾经也在赌桌前高声唤喊“卢”。那时一掷千金,下注百万。在宴度上主宾行揖谦让;主宾喝醉了,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玩玩下棋掷采的游戏也行呀!如今打马游戏开始流行,渐渐取代了樗蒱游戏。这个游戏是末枝中的高端游戏,是女子之间的高雅游戏。下棋就像昔日周穆王乘八骏去西王母处作客,那是一日千里;棋子不同颜色各自列队,就像杨氏姊妹五人的扈从一样各家各着一色衣服。佩环相击发出“珊珊”的声音,就像上马时玉蹬发出的声音;马队像天上的群星那样布列稀松,急切间看到好马更是分散。行马像吴江枫叶飘落,像燕山乱飞的叶子没有头绪,当如退居玉门关内,养精蓄锐以待战机。棋子受阻,满盘凄凉。在困境中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出奇制胜,有时要像昆阳之战中的汉光武帝刘秀那样,以弱胜强,有时又要像琢鹿之战中的黄帝那样,从容不迫靠团结大家来消灭蚩尤;品格声望再高,也不要像庾翼那样,本来胜算在握,却因一着不慎而致误,倒应像王湛那样起初被侮称为“痴叔”,声名不为人所知,而“其实美”,一旦被发现,便会令人感到意外,从而对他肃然起敬。这好比下棋或实战,要在对方不了解自己实力之时,给他个出其不惫。盘上弈棋,与战地布阵一样,有时兵贵神速,“或出人用奇”,以少胜多;有时要从容镇定,以义制敌,总之要善于随机应变。“马”在无路可走时,可以慢慢地退回来,伺机再战;时机有利时,“马”应昂昂如千里之驹,勇往直前,迅速占领敌人的地盘;有时在鸟道上,也要冒险飞过;有时则要善于隐蔽,就像妈蚁用土封上穴口,或不再乘“车”而缓缓步行,以达到麻痹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善弈者,与王良、造父那样的善御者一样重要,离开了他们,纵有千军万马,也如同行进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寸步难行。何况时局就像白云在天,变幻无常。要紧的是不要一心恋着禄位,要挥鞭策马,努力向前。对于“打马”这一博戏来说,也像实战一样,决定胜负的不仅仅是兵强马壮,更要有好的指挥员,而对于弈者和指挥员来说,最要紧的是赏罚分明,只有分清高下重赏重罚,才能指挥若定,稳操胜券。弈者在小小的棋盘上,能够运用自如,其争强好胜之心亦可得到一定满足。但比起恢复大业来,打马弈棋毕竟是一种小技,它就像“说梅止渴”和“画饼充饥”一样,对于“奔竞之心”和“腾驶之志”,稍有慰藉而已。为了吃掉对方一子,明知难以达到目的,也不改变“图实效”的欲望;为了报答让“子”之恩,明明看准了机会,可以将对方一军,却率先退让了。不知止足,犹不知足。在向敌人进击过程中,本应衔枚不语,迁回接近对方,等叠成十马,才能顺利过关,否则将适得其反;假如自恃勇气有馀,一味争先恐后,役有觉悟到可能陷人对方设置的陷阱和壕沟,不知适可而止,将咎由自取。下棋要果决,就像用人不疑一样,不负天,天不负你。必能实现你的愿望。他不会辜负你的信任,就像桓温取剑阁一样;敌人还没杀到你的老巢,就像淮淝之战一样被你攻破了。如今难道没有桓温一样的人,以后也不缺乏像谢安一样的人。不要像陶侃一样未战气衰,正当像袁耽一样有脱帽一掷的志气。

总之:像拓跋焘之流侵略者不久就会败亡,贵贱的人都在逃难,满目皆是良马,时局危难怎么能分辨的出?勇敢的老英雄其志在千里之外的战场上,但愿能随他们渡过淮水回到家乡。

注释

打马赋:这是李清照专为打马博戏写的一篇赋,当与《打马图经序》为同时之作。

岁令:岁时。

云:助词;

徂:往、逝。

卢或可呼:古代掷骰子,五子皆黑为卢,为头彩,掷时大声呼喊,称“呼卢”

千金一掷:即一掷千金。

百万十都:极言钱数之多。

樽俎具陈:指准备了丰富的酒水。樽俎,盛酒肉的器皿。

爰(yuán):及、至。

樗蒱(chū jú):即“樗蒲”,一种投色子游戏。

遂废: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者退”。

小道:末枝。

骥騄(jì lù):两种名马,周穆王八骏之一。

“疑穆王万里之行”句:据《逸周书·周穆王》记载:周穆王乘八骏往西王母处做客。

间列:夹杂排列。

“类杨氏五家之队”句:《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每家为一队,著一色衣。

珊珊佩响:佩环相击。

玉蹬之敲:指上马。

落落:稀疏的样子。

连钱:古有良马称连钱骢。

“若乃吴江枫冷,胡山叶飞”句:用木叶飘零形容行马受挫。冷,或作“乐”、“落”;胡,在粤本、历代赋汇、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燕”。

“玉门关闭,沙苑草肥”句:知雄关难入则养精蓄锐以待战机。玉门,古关隘名;沙苑,又名沙阜,古养马场。

“临波不渡,似惜障泥”句:《世说新语·术解》记载:王武子善解马性。尝乘一成,著连钱障泥。前有水,终日不肯渡。

昆阳之战: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战例。王莽地皇四年,刘秀以精兵三千大败王莽主力。昆阳,地名,在今河南叶县北部。

优游:从容不迫。

涿鹿之师:黄帝伐蚩尤的军队。

庾郎之失:《世说新语·雅量》记载:庾翼向来以骑术精湛闻名,却在为岳母表演时掉下马来。

痴叔之奇:《世说新语·赏誉》记载:王湛向来被人视为痴人。一次其侄王济去看他,见他骑术不凡,见解颇精,为之大为称奇。

鸟道:险峻的山道。

蚁封:形同蚂蚁窝高低起伏的土堆。

峻阪:险峻的山坡。

王良:春秋时晋国著名的骑手。

局促盐车:《战国策·楚策四》有千里马拉盐车的故事。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的人。

恋豆:贪恋槽中的草料,胸无大志。

著鞭:比喻走在前面,抢佔先机。典出自《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

止蹄黄叶:将对方的马打下去即可获赏帖。黄叶,金钱。

异:癸巳类稿、图谱原赋作“画道”。

五十六采:打马博戏共五十六采。

九十一路:指棋子的九十一条行动路线。

覈其殿最:竞出优胜。覈,同“核”,考校之意;殿最,优胜。

指麾:同指挥。

几微:细微徵兆。

末技:末流技艺。

说梅:即望梅止渴。

苏:苏醒。

画饼充饥:《三国志·卢毓传》载曹明帝语: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谢:凋谢,引申为消解。

衔枚:古时行军为隐蔽性令兵士口含小竹棍以免发声。

穽堑:陷阱。

尤悔:悔恨。

正经:正宗经典。

“故绕床大叫,五木皆卢”句:《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刘裕诸人聚财,刘毅掷得雉,激动得绕床大叫。

“沥酒一呼,六子尽赤”句:《南唐近事》记载:刘信为人所猜忌,心不自安。一次醉后说:不负公,当一掷遍赤。

“平生不負,遂成劍閣之師”句:《世说新语·识鉴》记载:桓温伐蜀,众以为不成功,只有刘一人说桓一定能成功。

“别墅未输,已破淮淝之贼”句:《晋书·谢安传》记载:前秦苻坚率大压境,众将皆有惊惶之色。

元子:桓温字元子。

安石:谢安字安石。

“又何必陶长沙博局之投”句:《晋书·陶侃传》记载: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薄博之具,投之于江。陶侃,封长沙郡公,故称陶长沙。

“正当师袁彦道布帽之掷也”句:《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桓温博戏大输,求救于袁耽,时耽正在居丧。“十万一掷,直上百万数,投马绝叫,傍若无人,探布帽掷对人曰:‘汝竟识袁彦道不?’”

辞曰:本为乐曲之末章,此指结语。

佛狸:北魏太武帝跋焘的小名,此处指金主。《宋书·臧质传》记载:刘宋时童谣“虏马饮江水,佛狸卯年死。”

卯年:作者此赋作于绍兴四年甲寅,次年即为乙卯年。

骅骝騄駬:皆周穆王的骏马名。《史记·秦本纪》:“造父 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裴骃集解引郭璞曰:“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

“时危安得真致此”句: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变同死。”正化用此意。

“老矣谁能志千里”句: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反用其意。

相将:相随。

过淮水:渡过淮河,返归故里。

评注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打马赋》一卷,易安居士李氏清照撰。用二十马。

明·赵世杰《古今女史·前集·卷一》:“齐驱骥騄”(眉批)日月云霞之彩,喷薄而出。(旁批)以境形容。“吴江枫落”(旁批)以时形容。“或出入用奇”(旁批)叙用意。“崎岖峻坂”(旁批)出打。“说梅止渴”(眉批)幽情深意。(旁批)隐喻无聊排遣。“皆因不知止足”(旁批)颂不忘戒。“故绕床大叫”(眉批)五陵豪士面目,三河年少肝肠,何为么么所得。(旁批)形容豪放一段,尤不可少。

明·赵世杰、赵如源在《古今女史·卷一》:文人三昧,虽游戏亦具大神通。

清代李汉章写题李易安《打马图》并跋:予幼读《打马赋》,爱其文,知易安居士不独诗馀一道冠绝千古,且信晦翁之言,非过许也。长游齐鲁,获睹其图,益广所未见。然予性暗于博,不解争先之术,第喜基措词典雅,立意名隽,洵闺房之雅制,小道之巨观,寓锦心乡口游戏之中,致足乐也。若夫生际乱离,去国怀土,天涯迟暮,感慨无聊,既随事以行文,亦因文以见志,又足悲矣。

今人陈祖美先生在《李清照诗词文选评》道:《打马赋》是体现李清照爱国衷情的重要作品。“赋”作为一种文体,其特点和表现手法是:通过铺陈文采,来描绘事物,抒写情志。李清照之所以把“打马”这种游戏铺陈得淋漓尽致,目的是为了抒写她的爱国情志。她在赋中大写驾驭千军万马的各种“用兵”之策,又通过引经据典和许多寄意尚武的事例,一方面生动地说明了“博弈之事”有益无害,另一方面还把此道与德义、专诚、谨慎、镇定以及助人、克敌等等优秀品格和奇功殊勋等联系起来。这虽然是一种“纸上谈兵”,但说明作者绝不是单纯为消遣而“打马”,而是借这一“深闺雅戏”,宛转曲折地表达御敌复国之望。

今人马淑君评:李清照除了在词中表现出闺怨闲愁的一面之外,还另有爱国的一面。她在《打马赋》中典中见喻,典中见论,典中见刺,体现了她力主抗金,反对投降的战略思想。她的特定经历,决定了她诗词的内容;同时,她所持的词文分野,“词为艳科”、“诗庄词媚”的观点,决定了她的词反映夫妻感情,诗文则反映爱国情怀的不同倾向。所以李清照是以诗明志,作赋抒怀。

收录诗词(97)

李清照(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形式:

醉花阴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式:

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形式:

行香子 · 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形式: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形式:

摊破浣溪沙

宋代-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形式:

浪淘沙

宋代-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形式: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形式:

鹧鸪天 · 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