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形式:

诗词简介

本词调见于李清照词,是从《列女传》中弄玉和萧史故事取名。这首词当作于作者早期与赵明诚小别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感情甚笃、志趣投契,然仕路播迁,常造成两人分别。本篇是词人写别情的名篇,抒发了离别后思念的深情与独居的幽怨。起笔五句,借居处环境、器物透露自我心境。「冷」、「翻」、「慵」、「任」,贯注着主观情绪色彩。「生怕」句,约略一点,「新来瘦」之故,偏不说破,而以排除法予以暗示。

下阕承上意脉,直倾胸臆,千万遍阳关难留,见惜别情深。「念」字以下设想别后孤寂,「武陵」、「秦楼」两面着笔。流水作证,专写己方怀思之深。「又添」回应「新来瘦」,且表示承受离愁,已非一次。全词按生活的逻辑自然展开,情意又随叙事脉脉流淌;叙事抒情曲折跌宕,表现了女主人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翻译

狮子造型的铜炉里熏香冷透,床上棉被翻捲起红色的波浪,清晨勉强起来还是倦怠梳头。妆镜台随它铺满了厚厚尘垢,太阳光尽管能够照到那帘钩。就怕分别时刻心里十分难受,很多心事说不清难以张口。最近一段时日身体日渐消瘦,完全不是因为喝酒过量伤身,也不是因为看到景物而悲秋。

这回离别一走就这样算了吧,千万遍地唱起那首阳关三叠,也终究还是难以再次挽留。你离开桃源仙境一去难回头,我这里凤去楼空烟雾锁空楼。我整日对着楼前流水望不休,应该看我钟情的眸子泪双流。今后我只能呆望流水泪不休,寄托着我不断的相思与悲愁。

注释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此调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

金猊(ní):狮形铜香炉。

红浪:红色被铺乱摊在床上,有如波浪。

慵:懒。

宝奁(lián):华贵的梳妆镜匣。

干:关涉。

也则:依旧。

阳关:语出《阳关三叠》。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怀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据此诗谱成《阳关三叠》,为唐宋时的送别之曲。此处泛指离歌。

武陵人远:沈祖棻《宋词赏析》:「武陵」,在宋词、元曲中有两个含义:一是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渔夫故事;一是指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故事。此处借指爱人去的远方。韩琦《点绛唇》词:「武陵凝睇,人远波空翠。」

秦楼:即凤台,相传春秋时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乘凤飞升之前的住所。冯延巳《南乡子》词「烟锁秦楼无限事。」

烟锁秦楼:总谓独居妆楼。

眸(móu):指瞳神。《说文》:「目童(瞳)子也。」指眼珠。《景岳全书·卷二十七》引龙木禅师语曰:「……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

评注

明·杨慎批点本《草堂诗馀·卷四》:「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端的为著甚的?(评「新来瘦」以下三句)

明·茅映《词的·卷四》:出自然,无一字不佳。

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二》:(眉批)非病酒,不悲秋,都为苦别瘦。又:水无情于人,人却有情于水。(评语)写出一腔临别心神。而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三》: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尤妙。「千万遍」,痛甚。转转折折,忤合万状。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成离亭别墅。至文也。

明·李廷机《草堂诗馀评林·卷三》:宛转见离情别意,思致巧成。

明·陆云龙《词菁·卷二》:满楮情至语,岂是口头禅。

明·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明·竹溪主人《风韵情词·卷五》:雨洗梨花,泪痕有在;风吹柳絮,愁思成团。易安此词颇似之。

清·邹袛谟《倚声初集·卷十六》:清照原阕,独此作有元曲意。阮亭(王士祯)此和不但与古人合缝无痕,殆戛戛上之。清照而在,当悲暮年颓唐矣。

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节录《〈掞天词〉序》:张祖望曰「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古词中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此类甚多,略拈出一二……」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此种笔墨,不减耆卿、叔原,而清俊疏朗过之。「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馀韵尤胜。

刘乃昌《李清照词鉴赏》:……柳永写离情,细密有馀,蕴藉不足。李清照吸收了柳词精微细密之长,而以典重之笔出之。如柳永《凤栖梧》中:「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虽刻画工致,但失之轻浮:李清照把「被翻红浪」化用入词,与「香冷金猊」相配合,不仅笔力工,含蕴厚,且词格变得蕴藉典重。词的沉挚、曲折、典重,容易导向密丽晦暗,李清照这首词却又以语言平易、意脉贯串见长。所用几个典故,既贴切自然,又如盐溶于水,浑化不涩,以此又具有疏畅的特点……

王延梯、聂在富《百家唐宋词新话》:情真意切是这首词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础。词人现身说法,直抒实感,故词中妙语实为感情的自然流露、浑然大成,是「天真之词」,非「人工之词」。以离别为苦本是人之常情,而李清照夫妇恩爱至深,又多次分离,这就使她对离别之苦有更深的体会。写这首词时词人已识尽了离愁的滋味,她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凭过去的经验,她想像得出空闺独守的寂苦,以致使她以「惜别」到「生怕」离别。过去分别虽然也愁,但她往往是不甘寂寞,或泛舟以遣愁,或借酒以浇愁,而今却是事不想做,话不愿说,只是沉默不语。感情沉静得多了,也复杂得多了,作品也就格外含蓄曲折。

蔡厚示《李清照作品赏析集》:这首词……处处都流露出她对丈夫的一片真情。调子虽然嫌低沉一点,但还是能使读者体会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在当时理学家大力倡导封建礼教和漠视妇女地位的宋代,李清照敢于如此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不能不说是有点儿反抗性格。……李清照以「闺闱文笔自记」(余正燮语)其深层的精神意识活动,又如此密致、大胆,自远非其他男性词人所能及。

陈祖美《读李清照作品心解》:这首词有更加丰富细腻的情愫,这种情愫往往是一个身闭闺闱的女子特有的,没有直接生活感受的作家很难写出这种情深意绵的作品。

收录诗词(97)

李清照(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形式:

醉花阴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式:

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形式:

行香子 · 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形式: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形式:

摊破浣溪沙

宋代-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形式:

浪淘沙

宋代-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形式: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形式:

鹧鸪天 · 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