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 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形式:

诗词简介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赏梅词作,也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此词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受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全词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翻译

小时候每年下雪,我常常会沉醉在插梅花的兴致中。后来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却使得泪水沾满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开放的时候,我却一个人住在很偏远的地方,而我耳际短而稀的头发也已斑白。看着那晚来的风吹着开放的梅花,大概也难见它的绚烂了。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两乐调命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上阕四仄韵,下阕三平韵。

挼(ruó):揉搓。

无好意:心情不好。

赢得:落得。

海角天涯:犹天涯海角。本指僻远之地,这里当指临安。

萧萧两鬓生华:形容鬓髮花白稀疏的样子。

故应:还应。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句:“看取”是观察的意思。观察自然界的“风势”。虽然出于对“梅花”的关切和爱惜,但此处“晚来风势”的深层语义,当与《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和《忆秦娥·临高阁》的“西风”埒同,均当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因此,结拍的“梅花”除了上述作为头饰和遣愁之物外,尚含有一定的象征之意。

评注

山东大学教授王延梯《读〈清平乐〉》: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借咏梅表现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寄托作者对国势衰颓的深沉忧虑······这首词是作者人生道路上乐哀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正如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说的:“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遽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作者截取自已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从而使人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这首词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从章法上看,词人摄取了三个不同时期的赏梅片段,从早年,经中年,至暮年。次序井然不紊。但三层写来又非平叙。早年是“常插梅花醉”,中年是“挼尽梅花无好意”,晚年是“难看梅花”。这一“醉”,一“挼”,一“难”,使词意一转再转,跌宕生姿。另外,词的对比衬托手法也很突出。上阕以往年梅花开放时节两次赏梅的不同心情作对比,而上阕的两次赏梅又有力地衬托了下阕的难以赏梅,从而深化了主题。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平慧善《李清照诗文词选译》:词为晚年所做,借赏梅自叹身世。上阕忆旧,“年年雪里”二句,回忆早年与赵明诚共同赏梅的欢快情景。一个“醉”字将词人热爱梅花,为梅花陶醉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三四句当写丧后,“挼”的动作、将女主人触景伤神的状态,形容得惟妙惟肖。“满衣清泪”与“醉”对比,一喜一悲,反映了不同处境、不同心境。下阕叙今。词人飘泊天涯,远离故土,年华飞逝,两鬓斑白,与上阕首二句所描女性形象遥相对照。三四句又扣住赏梅,以担忧的口吻说出:“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表面写自然现象:看风势晚上赏不成花,实指南宋形势甚恶,极不安定,纵有梅花,难以赏玩。将赏梅与家国之忧联系起来,提高了词的境界。

苏州大学教授杨海明:李清照的这首《清平乐》,却非一般的咏梅词可比。在它里头,实际上寄寓了深切的身世家国之感,所以堪称是首“寄意”之作,它虽也被收录在黄大舆所辑的《梅苑》一书之中,但都显得迥然不群、别具一格······“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风吹落梅,片片飘飞,它的“命运”不正同于作者自身的命运吗?所以,同是写梅花,前期的李清照和后期的李清照,其笔下所呈现的梅花形象,其风貌神情却大异其趣。而究其原因,实在于它们凝聚着不同的生活情致,“反照”着不同的身世心情。在这首《清平乐》中,“梅花”已由前期的“高情雅趣”之象征物,“转化”成了晚年飘零身世的象征物。所以梅花似人,人似梅花,两者浑然打成了“谁怜憔悴更凋零”(《临江仙》)的一片可怜意象,从而把作者哀哀无告、只得与落梅“同病相怜”的家国身世之感推向了一个更加引人同情的新的境界。总观全词,从梅花写起,又以梅花作结;从往昔之赏梅写起,到今日之怜梅告终,其中展示了今昔生活之强烈对照,又充分地显示了作者抚今而追昔、怜花而自伤的痛楚心境,奇寓了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所少见的深广的思想内容。所以称它是《梅苑》中超群之作,此言非为夸张。

辛弃疾学术研讨会理事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词可能是李清照南渡后漂泊流离中所作。全面分析这首词,上阕起首“年年”两句是写女词人南渡前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一个“醉”字最能说明她前期爱梅赏梅的美好情意;接着“挼尽”两句则是写女词人南渡后的生活情景,“清泪”二字最好地说明了她南渡后悲苦凄凉的心情。很清楚,从内容分析,上阕托今忆昔,表现了她南渡前后的不同时期不同生活情景;从艺术分析,是一种对比形式。下阕“今年”句,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虽与上阕“年年”是明显的对比,但仔细深入地分析,这里却又不仅仅是对比,而是深入一层,达到层层对比,层层深入,而且突出了“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与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同。故而结尾“看取”两句既说明风势很大,又暗喻国势危急,从而集中有力地表现了女词人南渡后的飘零之苦,家国之忧。这也正是此词的主旨及用力之所在。

收录诗词(97)

李清照(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相关古诗词

一剪梅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形式:

醉花阴

宋代-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形式:

声声慢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形式:

行香子 · 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形式:

点绛唇 · 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形式:

凤凰台上忆吹箫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形式:

摊破浣溪沙

宋代-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形式:

浪淘沙

宋代-李清照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形式:

如梦令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形式:

鹧鸪天 · 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