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形式:

诗词简介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了诗人临窗独坐时孤寂落寞的心绪,抒发了他对苗发与司空曙等故人的悠悠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描写细致,显示了诗人出众的艺术才华。

翻译

傍晚独坐被微风的响声惊动,临窗冥想思绪悠然远飘天外。

微风吹开院门又吹动了竹丛,让人怀疑是旧日的朋友到来。

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因风滴落,渐渐润泽了阶下暗生的青苔。

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

注释

苗发、司空曙:唐代诗人,李益的诗友,都名列“大历十才子”。

临牖(yǒu):靠近窗户。牖,窗户。

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

稍沾:一作“稍沿”。

苔(tái):苔藓。

何当:犹何日、何时。《玉台新咏·古绝句一》:“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幌(huǎng):幔帐,窗帘。

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南朝齐谢朓《曲池之水》诗:“鸟去能传响,见我绿琴中。”

“为拂绿琴埃”:暗用俞伯牙、锺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

评注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唐·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异闻集·霍小玉传》为“开帘复动竹”,改一“门”字,遂失诗意。然此句乃袭乐府《华山畿》词耳。词云:“夜相思,风吹窗带动,旨是所欢来。”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敲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李益以是得名。

明·杨慎《升庵诗话》:尤延之诗话云:“《会真记》“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本于李益“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然古乐府“风吹窗帘动,疑是所欢来”,其词乃齐梁人语,又在益先矣。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中唐人故多佳诗,不及盛唐者,气力减耳。雅淡则不能高浑,雄奇则不能沉静,清新则不能深厚。至贞元以后,苦寒、放诞、纤缛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风气不坠,如《竹窗闻风》、《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

收录诗词(166)

李益(唐)

李益简介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相关古诗词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朝-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形式: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朝-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形式: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朝-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形式:

江南曲

唐朝-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形式:

写情

唐朝-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形式:

春夜闻笛

唐朝-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形式:

罢镜

唐朝-李益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形式:

赋得垣衣

唐朝-李益

漠漠复霏霏,为君垣上衣。

昭阳辇下草,应笑此生非。

掩蔼青春去,苍茫白露稀。

犹胜萍逐水,流浪不相依。

形式:

送人流贬

唐朝-李益

汉章虽约法,秦律已除名。

谤远人多惑,官微不自明。

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

畴昔长沙事,三年召贾生。

形式:

送人南归

唐朝-李益

人言下江疾,君道下江迟。

五月江路恶,南风惊浪时。

应知近家喜,还有异乡悲。

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