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作江东客,猖狂事颇曾。
海隅思变化,云路折飞腾。
小子今何述,高贤昔谬称。
瘦体休问马,病爪莫论鹰。
海棹扁舟泛,江开一槛凭。
岸环青莽苍,峰峭碧崚嶒。
水国程无尽,烟郊思不胜。
金丝援嫩柳,玉片犯残冰。
夜泊闻操楫,朝行看下罾。
沙明春雨霁,野白暮云蒸。
蒲晚帆山叶,花开镜水菱。
乱芳丛沼沚,馀溜泄沟塍。
鹫岭因支访,龙门诣李登。
黄莺春恼客,白鹤夜依僧。
粗得狂歌趣,深疑笑病症。
地穷屯健马,天尽抑飞鹏。
桂彩分城堞,松香在阁层。
酒徒穷不破,诗债老相仍。
伯玉年将近,宣尼《易》未弘。
岁储虽自乏,社肉必均秤。
造化三光借,乾坤一块凝。
才当论曲直,命可系衰兴。
凤鸟非无叹,骅骝靡不乘。
豹文须蔚蔚,羊目漫睖睖。
范蠡尝金铸,吴王昔土崩。
雄图翻自失,高躅鲜相承。
禹庙思陈藻,秦山忆杖藤。
几时心豁豁,长日醉瞢瞢。
水室穷深讨,云门极峻登。
北归天尚远,东望海方澄。
鹤跂虚为羡,人言敢不应。
旅游星正孛,愁望月初縆。
讵欲由斜径,聊思枕曲肱。
兴扪头上虱,闲视笔锋蝇。
鸟岸劳方寸,鱼瓶惜一升。
诗秋情未剧,别夜思偏增。
白首身从贱,青云气可凌。
当知在尘土,言直更兢兢。
张祜(hù):字承吉,行三,生卒年不确。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后归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布衣终身。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 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唐诗纪事·卷五十二》作「皮日休云」,误。)故一生蹭蹬。卒于唐宣宗 大中年间,年约六十馀。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 蜀刻《张承吉文集》十卷,最称完备。《全唐诗》存诗二卷,遗漏甚多。《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百五十五首,断句八,题一则。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