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飞经》四十三行本

行此道,忌淹污、经死丧之家,不得与人同床寝,衣服不假人,禁食五辛及一切肉。又对近妇人尤禁之甚,令人神死魂亡,生邪失性,灾及三世,死为下鬼,常当烧香于寝床之首也。

上清琼宫玉符,乃是太极上宫四真人所受于太上之道,当须精诚洁心,澡除五累,遗秽污之尘浊,杜淫欲之失正,目存六精,凝思玉真,香烟散室,孤身幽房,积毫累著,和魂保中,仿佛五神,游生三宫,豁空境于常辈,守寂默以感通者,六甲之神不逾年而降已也。子能精修此道,必破券登仙矣。信而奉者为灵人,不信者将身没九泉矣。

上清六甲虚映之道,当得至精至真之人,乃得行之,行之既速,致通降而灵气易发。久勤修之,坐在立亡,长生久视,变化万端,行厨卒致也。九疑真人韩伟远,昔受此方于中岳宋德玄。德玄者,周宣王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真灵之道。今在嵩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行之道成,今处九疑山,其女子有郭芍药、赵爱儿、王鲁连等,并受此法而得道者,复数十人,或游玄洲,或处东华,方诸台今见在也。南岳魏夫人言此云:“郭芍药者,汉度辽将军阳平郭骞女也,少好道,精诚真人因授其六甲。赵爱儿者,幽州刺史刘虞别驾渔阳赵该妇也,好道得尸解,后又受此符。王鲁连者,魏明帝城门校尉范陵王伯绌女也,亦学道,一旦忽委壻李子期,入陆浑山中,真人又授此法。子期者,司州魏人,清河王傅者也,其常言此妇狂走云,一旦失所在。

上清六甲灵飞隐道,服此真符,游行八方,行此真书,当得其人。按四极明科,传上清内书者,皆列盟奉䞈,启誓乃宣之,七百年得付六人,过年限足,不得复出泄也。其受符,皆对斋七日䞈。有经之师,上金六两,白素六十尺,金环六双,青丝六两,五色缯各二十二尺,以代剪发歃血,登坛之誓,以盟奉行灵符,玉名不泄之信矣。违盟负誓,三祖父母,获风刀之考,诣积夜之河,运蒙山巨石,填之水津。有经之师,受䞈当施,散于山林之寒栖,或投东流之清源,不得私用,割损以赡已利,不遵科法,三官考察,死为下鬼。

形式:

诗词简介

灵飞经是道教经名,主要阐述存思之法。具体撰文者已无考。今道藏有《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汉武内传》谓此经用于请命延算、长生久视、驱策众灵、役使鬼神。 《灵飞经》是唐代著名小楷之一,无名款。元袁桷,明董其昌皆以为唐钟绍京书,但启功先生认为只是无名经生所书。钟绍京,字可大,虔州赣人。官至中书令,越国公。书学二王、褚、薛,在当时是享有盛名的书家,时号“小钟”,也是收藏家,个人收藏名家真迹数百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后人初习小楷多以此为范本。此处收录并非完整《灵飞经》,而仅为节选。

评注

明·董其昌说:赵文敏一生学钟绍京终十得三、四耳。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右下笔潭》:如新莺歌白啭之声。

杨守敬:灵飞经一册,最为精劲,为世所重。

收录诗词(43)

无名氏(南北朝)

无名氏简介

相关古诗词

西洲曲

南北朝-无名氏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形式: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形式:

木兰诗

南北朝-无名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形式:

陇上歌

南北朝-无名氏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

弃我骣骢窜岩幽,天降大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阿呼呜呼奈子乎,呜呼阿呼奈子何!

形式:

陇头流水歌辞三首

南北朝-无名氏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形式:

地驱乐歌

南北朝-无名氏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形式:

地驱歌乐辞

南北朝-无名氏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

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

摩捋郎须,看郎颜色。郎不念女,不可与力。

形式:

子夜四时歌之夏歌二十首

南北朝-无名氏

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反复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等我整容仪。

开春初无欢,秋冬更增凄。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四周芙蓉池,朱堂敝无壁。珍簟镂玉床,缱绻任怀适。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形式:

子夜四时歌之秋歌十八首

南北朝-无名氏

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

飘飘初秋夕,明月耀秋辉。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今遇泰始世,年逢九春阳。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

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

形式:

狐非狐歌

南北朝-无名氏

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