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形式:

诗词简介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约作于北魏,最初录于南朝陈朝释智匠《古今乐录》,长三百馀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一说《木兰诗》是唐人韦元甫所作,《文苑英华·卷三三三》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并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严羽《沧浪诗话》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徵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徵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注释

唧(jī)唧:纺织机的声音。一说为叹息声,意思是木兰无心织布,停机叹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当(dāng)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的梭子。

惟:只。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军帖(tiě):徵兵的文书。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对君主的称呼。大点兵:大规模征兵。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当时北方呼父为「阿爷」。

鞍马:马匹和乘马用具。《新唐书·兵志》载:起自西魏的府兵制规定从军的人要自备武器、粮食和衣服。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指代父从军)。市,买。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辞:离开、辞行。

溅(jiān)溅:水流激射的声音。

旦:早晨。

但闻:只听见。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戎机:军机,指战争。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一说金为刁斗,柝为木柝。李善注:「金,谓刁斗也。衞宏《汉旧仪》曰:昼漏尽,夜漏起,城门击刁斗,周庐击木柝。」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铁衣,古代战士穿的带有铁片的战衣。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明堂:皇帝用来祭祀、接见诸侯、选拔等所用的殿堂。

转(zhuǎn):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馀。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为、不做。

尚书郎:官名,魏晋以后在尚书台(省)下分设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务的官通称尚书郎。

千里足:可驰千里的脚力,指好马。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骑速回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句:谓父母互相搀扶着到城外来迎接木兰。郭,外城;扶,扶持;将,助词。

姊(zǐ):姐姐。

理:梳理。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huò)霍:磨刀迅速时发出的声音。一说,刀光闪动疾速貌。

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tiē)花黄:当时流行的一种化妆款饰,把金黄色的纸剪成星、月、花、鸟等形状贴在额上,或在额上涂一点黄的颜色。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古时兵制,十人为一火,火伴即同火的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句: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

「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句:当两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时便区别不出它们的雌雄。傍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过雄兔雌兔在跑动时不能区别的比喻,对木兰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赞扬和肯定,传达了一种「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观念。

收录诗词(43)

无名氏(南北朝)

无名氏简介

相关古诗词

西洲曲

南北朝-无名氏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形式:

敕勒歌

南北朝-无名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形式:

木兰诗

南北朝-无名氏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形式:

陇上歌

南北朝-无名氏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骣骢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荡十决无当前。

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

弃我骣骢窜岩幽,天降大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阿呼呜呼奈子乎,呜呼阿呼奈子何!

形式:

陇头流水歌辞三首

南北朝-无名氏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形式:

地驱乐歌

南北朝-无名氏

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

形式:

地驱歌乐辞

南北朝-无名氏

青青黄黄,雀石颓唐。槌杀野牛,押杀野羊。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

侧侧力力,念君无极。枕郎左臂,随郎转侧。

摩捋郎须,看郎颜色。郎不念女,不可与力。

形式:

子夜四时歌之夏歌二十首

南北朝-无名氏

高堂不作壁,招取四面风。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反复华簟上,屏帐了不施。郎君未可前,等我整容仪。

开春初无欢,秋冬更增凄。共戏炎暑月,还觉两情谐。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含桃已中食,郎赠合欢扇。深感同心意,兰室期相见。

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暑盛静无风,夏云薄暮起。携手密叶下,浮瓜沉朱李。

郁蒸仲暑月,长啸出湖边。芙蓉始结叶,花艳未成莲。

适见戴青幡,三春已复倾。林鹊改初调,林中夏蝉鸣。

春桃初发红,惜色恐侬擿。朱夏花落去,谁复相寻觅。

昔别春风起,今还夏云浮。路遥日月促,非是我淹留。

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四周芙蓉池,朱堂敝无壁。珍簟镂玉床,缱绻任怀适。

赫赫盛阳月,无侬不握扇。窈窕瑶台女,冶游戏凉殿。

春倾桑叶尽,夏开蚕务毕。昼夜理机缚,知欲早成匹。

情知三夏熬,今日偏独甚。香巾拂玉席,共郎登楼寝。

轻衣不重彩,飙风故不凉。三伏何时过,许侬红粉妆。

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

形式:

子夜四时歌之秋歌十八首

南北朝-无名氏

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清露凝如玉,凉风中夜发。情人不还卧,冶游步明月。

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

飘飘初秋夕,明月耀秋辉。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

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

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怅客心伤。

草木不常荣,憔悴为秋霜。今遇泰始世,年逢九春阳。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常恐秋叶零,无复莲条时。

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

初寒八九月,独缠自络丝。寒衣尚未了,郎唤侬底为?

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

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

白露朝夕生,秋风凄长夜。忆郎须寒服,乘月捣白素。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别在三阳初,望还九秋暮。恶见东流水,终年不西顾。

形式:

狐非狐歌

南北朝-无名氏

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啮断索。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