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形式:

诗词简介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翻译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

注释

取:为、治理。

为:指有为,靠强力去做。

不得己:达不到、得不到。

天下神器:天下,指天下人。神器,神圣的物。

执:掌握、执掌。

无为:顺应自然而不强制。

夫:一本作「故」。

物:指人,也指一切事物。

随:跟随、顺从。

嘘:轻声和缓地吐气。

吹:急吐气。

羸(léi):羸弱、虚弱。

或载或隳:载,安稳。隳,危险。

泰:极、太。

收录诗词(81)

老子(周朝)

老子简介

相关古诗词

道德经(第十二章)

周朝-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形式: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周朝-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形式:

道德经(第一章)

周朝-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形式:

道德经(第二章)

周朝-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形式:

道德经(第三章)

周朝-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形式:

道德经(第四章)

周朝-老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形式:

道德经(第五章)

周朝-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形式:

道德经(第六章)

周朝-老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形式:

道德经(第七章)

周朝-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形式:

道德经(第八章)

周朝-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