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形式:

翻译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冲: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或不盈:一作「又不满」,一作「或不满」;盈:满,引申为尽。

渊:深远。

宗:祖宗,祖先。

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挫,消磨、折去;锐,锐利、锋利。

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象:似。

收录诗词(81)

老子(周朝)

老子简介

相关古诗词

道德经(第十二章)

周朝-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形式: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周朝-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形式:

道德经(第一章)

周朝-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形式:

道德经(第二章)

周朝-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形式:

道德经(第三章)

周朝-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形式:

道德经(第四章)

周朝-老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形式:

道德经(第五章)

周朝-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形式:

道德经(第六章)

周朝-老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形式:

道德经(第七章)

周朝-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形式:

道德经(第八章)

周朝-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