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 · 梅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者一说是李邴),寄托官场失意、故人之思。上阕写梅的姿态、处境,下阕写玉堂不似茅舍疏篱缘因有梅花欣赏,结尾赞梅洁身自好。全词表达了对民间的问侯,表达自己顺其自然的心情和人生价值取向。作者极力颂赞梅的绰约风姿与高洁品格,又悲叹其处境凄凉,无人赏爱,于摹物写景中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慨。该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在写作上化用林逋等前人诗不着痕迹,如盐入水中,品尝自知;摹形写神,神形兼备,深得咏物诗之三昧。

翻译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注释

汉宫春:张先此调咏梅,有「透新春消息”,「汉家宫额涂黄”句,调名来于此。

「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句: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此处化用其意。

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

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清浅: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古乐府《相逢行古辞》:「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何似:哪里比得上。

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

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收录诗词(181)

晁冲之(宋)

晁冲之简介

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相关古诗词

汉宫春 · 梅

宋代-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形式:

临江仙

宋代-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屏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形式:

和四兄

宋代-晁冲之

掩卷忽不乐,扪心空浩叹。

家声畏沦坠,世态属艰难。

月倒迎门屣,风弹挂壁冠。

萧然对孤竹,一笑共衰残。

形式:

复次韵

宋代-晁冲之

出门吾所懒,无客亦何叹。

举世遽如许,孤风良独难。

荒芜蒋诩径,破敝晏婴冠。

兴发看山去,书签记读残。

形式:

寄江子之

宋代-晁冲之

平生江季子,疏懒近忘吾。

不啻三年别,如何一字无。

烧丹岣嵝令,酿酒步兵厨。

二者将安择,功名莫浪图。

形式:

寄江子我

宋代-晁冲之

契阔三秋日,情亲四海兄。

只应常折柳,何必更班荆。

老把诗为活,遥将月伴行。

功名君莫懒,吾病负平生。

形式:

怀苏门山

宋代-晁冲之

昔在新中日,苏门岁一游。

石连沙凿凿,水绕竹悠悠。

丘壑从兹得,江山及此不。

吾衰思卜筑,城阙恨淹留。

形式:

夜坐

宋代-晁冲之

入夜暑气薄,辉辉星满空。

钩帘倚新月,却扇受微风。

痟混几时愈,浮楂何处通。

轻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

形式:

送僧

宋代-晁冲之

无端伏枕日,不见放舟时。

晚得平安报,初成送别诗。

山深归履急,江阔度杯迟。

定许同香火,终参惠远师。

形式:

亭成

宋代-晁冲之

故里佗年隐,新亭此日成。

江山俱有助,草木尽知名。

圃菊黄浮酒,汀莼紫泛羹。

松风如与便,愿许从诸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