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攻打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使它分散兵力而后各个击破;正面攻击敌人,不如迂回攻击其薄弱空虚的环节。
共敌:指兵力较集中的敌人。共,集中的。
分:分散。
敌阳:指敌人精锐强盛的部分。敌:动词,攻打。
敌阴:指敌人必然存在的空虚薄弱环节。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脩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