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松帖

新埭无乏东山松,更送□百。叙奴□已到,汝等慰安之,使不失所。船□□给,勿更须报。

形式:

诗词简介

《东山松帖》是王献之一封书信的片断,存于清宫旧藏《法书大观》册中。寥寥四行,格调清新隽逸,大家风范俨然。因其中结字用笔时出宋代米芾意味,故历来研究者多断为米氏临本。

关于作者,沈尹默认为:“若《中秋帖》、《东山帖》,则是米临。”

金运昌也持相同观点:“宋代大书家米芾以善于临摹古法帖著称,自称‘集古字’。然传为其摹古之作,如王羲之《大道帖》,王献之《中秋帖》、《新埭帖》(《东山松帖》)等,皆带有很强的米氏个人风格,虽然笔精墨妙,但从保存“二王”原味的角度看,实不足取。”

许国平在《〈三希堂法帖〉考》一文中同样也认为:“三希堂所刻大王书中《二谢帖》,小王《新埭帖》,已见米家笔意。”

在《东山帖》中寻绎不到精丽的笔法,谨严的结构,甚至有败笔、“失体处”,而它自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美。读《东山帖》当味其高韵远致,若斤斤于笔墨形质,则如缘木求鱼。

注释

埭:堵水的土坝。

东山:即会稽东山,今浙江省上虞县南。是谢安出仕前隐居之地。东山再起,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

慰安:安抚,安慰。

失所:失宜,失当。

收录诗词(39)

王献之(晋)

王献之简介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子敬。王羲之子。女为安帝皇后。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迁吴兴太守,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官至中书令,时称“王大令”。工草隶,善丹青。幼学父书,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古拙书风,自创新体,与父齐名,并称“二王”。今存行书墨迹《鸭头丸帖》等。

相关古诗词

思恋帖

晋代-王献之

思恋,无往不至。省告,对之悲塞!未知何日复得奉见。何以喻此心!惟愿尽珍重理。迟此信反,复知动静。

形式:

鸭头丸帖

晋代-王献之

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形式:

中秋帖

晋代-王献之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形式:

送梨帖

晋代-王献之

今送梨三百。晚雪,殊不能佳。

形式:

鹅群帖

晋代-王献之

献之等再拜:不审海盐诸舍上下动静,比复常忧之。姊告无他事。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也。献之等当须向彼谢之。献之等再拜。

形式:

鹅还帖

晋代-王献之

鹅还慰。姊意今已当向发分张,诸怀可言。殊当复忧悬。婢腹痛见差不?刘家疾患即差,秀已还也。

形式:

廿九日帖

晋代-王献之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形式:

愿余帖

晋代-王献之

愿余上下安和。知婢日夕疏,慰意。育故羸,悬心。倪比健也。适奉永嘉去月十一日动静,故常患不宁。诸女无复消息。献之。

形式:

承姑帖

晋代-王献之

献之承白,姑比日复小进退,其尔不得一极和,忧悚犹深。不审以服散未?必得力耳。比驎相闻,故云恶。悬怀使君,数得书也。

形式:

舍内帖

晋代-王献之

承舍内分连近豫遂就,难以喻痛济理。献之白。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