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形式:

翻译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

注释

善为士者:一作「善为道者」,指得「道」之人。

容:形容、描述。

豫:原是野兽的名称,性好疑虑。豫兮,引申为迟疑慎重的意思。

涉川: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犹:原是野兽的名称,性警觉,此处用来形容警觉、戒备的样子。

若畏四邻:形容不敢妄动。

俨兮:形容端谨、庄严、恭敬的样子。

客:一本作「容」,当为客之误。

涣兮其若凌释:形容流动的样子。

敦兮其若朴:形容敦厚老实的样子。

旷兮其若谷:形容心胸开阔、旷达。

混兮其若浊:形容浑厚纯朴的样子。混,与浑通用。

浊:动态。

安:静态。

不欲盈:不求自满。盈,满。

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一本作蔽不新成。

收录诗词(81)

老子(周朝)

老子简介

相关古诗词

道德经(第十二章)

周朝-老子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形式: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周朝-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形式:

道德经(第一章)

周朝-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形式:

道德经(第二章)

周朝-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形式:

道德经(第三章)

周朝-老子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

形式:

道德经(第四章)

周朝-老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形式:

道德经(第五章)

周朝-老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形式:

道德经(第六章)

周朝-老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形式:

道德经(第七章)

周朝-老子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形式:

道德经(第八章)

周朝-老子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