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形式:

诗词简介

《画堂春·外湖莲子长参差》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作品。此词既写江南夏日湖山之美,又写歌女容貌和性灵之美。全词融自然美与女性美于一境,写出了歌女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表现出湖山和人物纯真自然的性灵。

翻译

外湖长满了莲蓬,望去参差错落,颇有韵致。天已放晴,雨后青山格外翠绿,在湖山掩映的绿阴深处,有一起起雪白的鸥鸟儿在蓝天碧水间飞翔,极其鲜明悦目。俯仰上下天光水色,只见水天相连,蓝天荡漾于碧波之中,绿水漾入云天之上,广袤天际,蔚为奇观。游人为饱览湖光山色,听任画船在水上缓缓行进。湖水明澈,波平如镜,游人坐在船上,人影映在水中,宛如在明镜中移动,别是一番幽美的境界。船上歌女双双唱起《桃叶歌》来,轻柔婉转的歌声,久久在空问回荡。歌女所着的杏红衫子,在青山、绿水、蓝天的交相映衬下,更加加深了它的鲜艳色彩。偏西的阳光照射到游船上面,歌女们都采了一枝荷叶用来遮面,以躲避斜晖,直到游船归去时,自己还感到分得了一份绿荷扇子带来的凉意呢。

注释

参差:高低不齐。

霁(jì)山:雨后山色。

溶漾(róngyàng):水波荡漾的样子。

画桡(ráo):船桨,这里指画船。

迟:缓缓。

鉴:镜子。

桃叶:晋王献之有妾名“桃叶”,善歌。此处借指歌女。

浅声:轻婉歌声。

双唱:双双唱起。

深色:加深颜色。

轻衣:形容极薄的夏装。

障面:遮面。

斜晖(huī):偏西的阳光。

翠:指绿荷。

阴:阴凉。

评注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邓小军:这是一首纯美的词作。自然美与女性美交相辉映,而融为一境,是这首词突出的艺术特色。同时,词中也体现了词人对美的深刻感知和纯真性情。人为万物之灵。女性秉天地之灵气,有其特美。中国文化虽不像西方文化那样张扬、崇拜女性美,但实际上真正尊重、理解女性之美。此词写出歌女在天光水色之间的清歌妙发,一姿一态,实际上都表现出其天真自然的性灵。盈天地之间,有众美焉。有大自然之美,也有女性之美。灵心锐感的词人,在游湖这一赏心乐事中,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了女性的美,于是将其感受化为词中一境。词虽小,却很美。

宋代晁无咎赞誉:子野韵高。

收录诗词(189)

张先(宋)

张先简介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相关古诗词

青门引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形式:

木兰花

宋代-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形式:

天仙子 ·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形式:

醉垂鞭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形式:

一丛花

宋代-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形式:

千秋岁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形式:

木兰花 · 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形式:

师师令

宋代-张先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形式:

题西溪无相院

宋代-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形式:

吴江

宋代-张先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