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闺怨词,写一位女子念远伤怀的情状。上片用倒叙的手法先着意渲染女主人公的愁绪。开首“伤高”二句写登阁远望,以爱怨交织的激情向高天远地提出质问,发泄强烈的伤怀、无穷的悲呼,仿佛自问自答。“无物似情浓”,言世间无物能比我之相思情爱更浓,对“情”做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强调了世间唯有情最浓,揭示了女主人公伤怀无穷的原因。

下片写相思无奈的“沉恨”和空虚。“双鸳”两句写女主人公登阁所见南北小舟交通的池沼。“池中双鸳”正如当年情侣欢聚爱恋的情景,它引发女子对昔日欢情的甜蜜回忆,也触动她此刻的孤单寂寞的情怀。更难堪者是“黄昏后”的寂寞,当家家夫妻团聚,情侣“人约黄昏后”的欢聚时刻,自己却“梯横画阁”,闷坐空闺,当年从画阁竖梯窗下迎候情郎登阁欢会的情事已化为虚空,只剩下一弯冷月斜照窗帘!在极度空虚中,她发出人生之“沉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倾诉了人不如物的伤感。

整首词紧扣“伤高怀远”,从登楼远望回忆,收归近处的池沼、眼前的楼阁,最后收拍到自身,由远而近,次第井然。

翻译

登高怀远,心中的伤痛何时能了,世间万物没有什么比情还浓的。离愁就像那千万枝柳条随风乱舞,还有那东街纷扬的飞絮一片迷蒙。嘶叫的马儿渐渐远去,扬起的尘土绵绵不断,到哪里去寻觅情郎的行踪?

池塘里春水溶溶,一对鸳鸯纵情嬉戏,池中小船儿往来于南北两岸。黄昏后我走下画阁收起梯子,又看见一弯斜月照进帘栊。满怀着幽恨,细细想来,真不如那桃花杏花,还知道及时嫁给东风,随风而去呢。

注释

千丝:指很多柳条。丝,指杨柳的长条。

陌:田间小路。

嘶骑:嘶叫的马声。

溶溶:宽广的样子。

桡:划船的桨,这里指船。

梯横:是说可搬动的梯子已被横放起来,即撤掉了。画阁:有彩绘装饰的楼阁。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解:知道,能。嫁东风:原意是随东风飘去,即吹落。嫁,这里用其比喻义。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之一:“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收录诗词(189)

张先(宋)

张先简介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相关古诗词

青门引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形式:

木兰花

宋代-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形式:

天仙子 ·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形式:

醉垂鞭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形式:

一丛花

宋代-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形式:

千秋岁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形式:

木兰花 · 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形式:

师师令

宋代-张先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形式:

题西溪无相院

宋代-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形式:

吴江

宋代-张先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