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 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词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翻译

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

乙卯:指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

舴艋(zéměng):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

吴儿:吴地的青少年。

竞:指赛龙舟。

笋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

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杨花:柳絮。

收录诗词(189)

张先(宋)

张先简介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相关古诗词

青门引

宋代-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形式:

木兰花

宋代-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形式:

天仙子 ·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宋代-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形式:

醉垂鞭

宋代-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形式:

一丛花

宋代-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形式:

千秋岁

宋代-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形式:

木兰花 · 乙卯吴兴寒食

宋代-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形式:

师师令

宋代-张先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形式:

题西溪无相院

宋代-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林碍月生。

形式:

吴江

宋代-张先

春后银鱼霜后鲈,远人曾到合思吴。

欲图江色不上笔,静觅鸟声深在芦。

落日未昏闻市散,青天都净见山孤。

桥南水涨虹垂影,清夜澄光照太湖。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