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描绘初秋景色。前四句写早秋的夜景,五、六两句写早秋的昼景,在描绘秋景的过程中,诗人注重高低远近,落笔细致而层次井然。「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与《楚辞》典故,浑然一体,神气十足,又将身世感叹暗寓于其中。

翻译

【直译】

长夜里一片清凉,绿色萝叶间吹起了西风。

残萤栖息在露珠晶莹的草间,雁群掠过初秋的星空。

晨光里高大的树木,依旧是枝繁叶密。晴空下重叠的远山,更显得分外清晰。

当枝头飘落下黄叶一片,我料想洞庭湖波浪涌起。

【韵译】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像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注释

遥夜:即长夜。

泛:弹,犹流荡。

清瑟(sè):清细的瑟声。瑟,拨弦乐器,形似琴,二十五弦。

残萤(yíng):残馀的萤火虫。据《礼记·月令》「(夏季之月)腐草为萤」的说法,萤火虫兴盛于夏季,秋天一到则所剩无几。

栖玉露:萤火虫栖息于沾着露珠的草叶上。

拂:掠过。

金河:即银河。五行学说称秋天为金,故称秋天的银河为金河。

还密:尚未凋零。

一叶下:《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洞庭波:用屈原《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语意。正是《淮南子》上所说的「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时候,情不自禁想到《湘夫人》中所写的洞庭湖上生起的秋波。

收录诗词(511)

许浑(唐)

许浑简介

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相关古诗词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朝-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形式:

咸阳城东楼

唐朝-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形式:

早秋

唐朝-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形式:

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唐朝-许浑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形式:

送鱼思别处士归有怀

唐朝-许浑

宴罢众宾散,长歌携一卮。

溪亭相送远,山郭独归迟。

风槛夕云散,月轩寒露滋。

病来双鬓白,不是旧离时。

形式:

卧病

唐朝-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形式:

送杨

唐朝-许浑

雁门归去远,垂老脱袈裟。

萧寺休为客,曹溪便寄家。

绿琪千岁树,黄槿四时花。

别怨应无限,门前桂水斜。

形式:

寻戴处士

唐朝-许浑

车马长安道,谁知大隐心。

蛮僧留古镜,蜀客寄新琴。

晒药竹斋暖,捣茶松院深。

思君一相访,残雪似山阴。

形式:

早发中岩寺别契直上人

唐朝-许浑

苍苍松桂阴,残月半西岑。

素壁寒灯暗,红炉夜火深。

厨开山鼠散,钟尽岭猿吟。

行役方如此,逢师懒话心。

形式:

送客归湘

唐朝-许浑

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

秋色换归鬓,曙光生别心。

桂花山庙冷,枫树水楼阴。

此路千馀里,应劳楚客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