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形式:

诗词简介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几枝梅花初绽乍放,洁白如雪。虽有孤高绝俗的神韵,但却不能淋漓尽致的表现于画中。她素雅高洁,不畏寒霜,淡淡的香气中蕴含着铮铮气韵。后四句重在抒情。笛声是最易引起人之愁思的。古人所谓「愁人不愿听,自到枕边来」,何况笛声中更有《梅花落》之曲,因而这横玉声中很容易引起人借花惆怅之情。诗人病躯独倚,在一片寒香混着笛声的景象中,诗人隐隐动了徘恻之心。北风如果理解我怜悔之意干万不要轻易予以摧残,让她多开些时间吧。「容易」这里作轻.易讲。「朔风」即北风,阮籍有诗云:「朔风厉严寒,阴气下微霜」。诗人对北风的嘱托即是诗人爱花惜花,恐其早谢心情的泄露。也许诗人带病观梅,笛声更易拨动他惜花的心弦吧。寒梅初开即恐其落.这里应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伤叹。

翻译

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

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

笛声幽幽,诗人和着愁思听笛,自己病中倚榻,独赏枝横斜杈的梅花。

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注释

朔风:一作「逆风」。

收录诗词(79)

崔道融(唐)

崔道融简介

崔道融,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其中一些作品较有社会意义,如《西施滩》否定“女人祸水”的传统观念,为西施鸣不平,诗曰:“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田上》写农民冒雨夜耕的辛劳。《寄人》、《寒食夜》等诗亦为佳作。崔道融的诗作和罗隐一样,流传的不多。其风格或清新,或凝重,比较多样。其中《牧竖》一诗流传较广。

相关古诗词

牧竖

唐朝-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形式:

溪居即事

唐朝-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形式:

溪上遇雨二首

唐朝-崔道融

【其一】

回塘雨脚如缫丝,野禽不起沉鱼飞。

耕蓑钓笠取未暇,秋田有望从淋漓。

【其二】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形式:

西施滩

唐朝-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形式:

梅花

唐朝-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形式:

春闺二首

唐朝-崔道融

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

佳人持锦字,无雁寄辽西。

形式:

春闺二首

唐朝-崔道融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

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

形式:

访僧不遇

唐朝-崔道融

寻僧已寂寞,林下锁山房。

松竹虽无语,牵衣借晚凉。

形式:

田上

唐朝-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形式:

月夕

唐朝-崔道融

月上随人意,人闲月更清。

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