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浣以天久旱山庄水涸父亲大人乘兴遥吴蓉洲先生张晓亭妹丈到东西两山庄一游吴先生赋诗索和因与晓亭妹丈各步原韵七排一首原诗不录

旧日西林景不同,杖携瞻仰桂坡公。

亭台觅遍藤萝径,岛屿存疑造化功。

壑底水穷青嶂外,人间力尽绿藤中。

草迷两岸痕将委,松映双溪色尚葱。

鹤径讵从今岁废,稻粱回想去年丰。

云横翠岫何时雨,叶舞前溪几处枫。

岭际有声知宿鸟,阶前逸响识寒虫。

数杯茶罢归来晚,踏月兴歌□好风。

形式:
收录诗词(30)

安昶(清)

安昶简介

安昶,字叶琴,号蓉溪,又号乡林居士,清无锡人。诸生,喜临摹古帖,草书尤有名。著有《蓉溪诗稿》。

相关古诗词

八月上浣以天久旱山庄水涸父亲大人乘兴遥吴蓉洲先生张晓亭妹丈到东西两山庄一游吴先生赋诗索和因与晓亭妹丈各步原韵七排一首原诗不录

清代-安昶

旧日西林景不同,杖携瞻仰桂坡公。

亭台觅遍藤萝径,岛屿存疑造化功。

壑底水穷青嶂外,人间力尽绿藤中。

草迷两岸痕将委,松映双溪色尚葱。

鹤径讵从今岁废,稻粱回想去年丰。

云横翠岫何时雨,叶舞前溪几处枫。

岭际有声知宿鸟,阶前逸响识寒虫。

数杯茶罢归来晚,踏月兴歌□好风。

形式:

梦晤晓亭聊赋七绝以寄之

清代-安昶

暌违南北路三千,恍惚逢君话旧年。

最恨鸡声频报晓,惊残好梦不常圆。

形式:

丁丑六月阴雨书寄晓亭妹丈

清代-安昶

连宵风雨过山巅,暑气全消六月天。

晨起罗衣知已薄,夜来着意更添绵。

形式:

七夕

清代-安昶

年年飞鹊架银河,才值佳期瞥眼过。

人世每虞欢会少,仙家转喜别情多。

针穿彩殿空临月,瓜祭琼筵未有梭。

不解天孙愚弄意,平明还问巧如何。

形式:

十五十六两日又下大雨

清代-安昶

猎屐街头百尺泉,疾雷又送雨绵绵。

千村云雾迷山谷,万顷烟波泻锦川。

绿树风高头拂地,碧荷浪涌背朝天。

良苗快睹乘时发,何必长空下玉钱。

形式:

道光四年岁次甲申黄梅及三时无雨至六月十三日忽下大雨三寸欣喜欲狂因赋七律一首以志之

清代-安昶

骤雨乘雷风满楼,霎时解脱万民愁。

碧空瀑布飞三岛,赤地恩膏遍九州。

水涨平坡烟树矮,浪生古渡桔槔浮。

欢声载道歌谁德,定卜田畴大有秋。

形式:

又补和并蒂兰步元人谢宗可韵

清代-安昶

楚畹名葩带笑擎,一茎双蕊似多情。

枝夸连理同心结,香洽仁风两袖清。

晤对不因人献媚,低昂那许蝶纷争。

灵根偏解相思意,笼处还呈瑞色明。

形式:

壬午夏游盛湖分署补和松陵书院探梅原韵即请竹轩仁兄大人教正

清代-安昶

报道松陵胜石岩,名花人物两超凡。

朱砂有色侵华帐,绿萼披香惹翠衫。

化雨频临寒骨瘦,春风轻动落英芟。

闲来欣诵诸名作,竽滥诗林附一缄。

形式:

壬午夏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 其三

清代-安昶

斗室墙高暑气迎,昼长吟罢听蝉鸣。

熏风引入宜修竹,溪水回环绕绣楹。

玉树盈庭过谢室,甘棠千载诵君名。

西窗剪烛谈心久,萤火檐前暗复明。

形式:

壬午夏同侄小补赴盛泽分防重访竹轩汪长史三首 其二

清代-安昶

忆别离家有几时,夜深魂梦起相思。

月移花弄阑干影,墙外笙吹柳雪诗。

坐卧未宁嫌席暖,宾朋对语笑情痴。

三更声动疑宵雨,风过危樯绕碧枝。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