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作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形式:

诗词简介

《在武昌作》是明朝诗人徐祯卿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人通过描写武昌洞庭之秋景,烘托一种凄清寂寥的气氛,从而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思念家乡之情与倦于漂泊之意。全诗古澹拙朴,气韵高浑,别具一格。

翻译

洞庭湖畔树叶还没有掉落,潇湘一带秋天正要来临。高敞的书斋,今夜风雨飘摇,孤独地躺卧在武昌城中。对故乡的思念重又萦绕心头,身处江汉不由产生凄凉之情。不知高飞天外的鸿雁,为什么事情乐于远途跋涉,高飞天外呢?

注释

武昌:今湖北省会武汉市武昌镇。

洞庭:湖名,在湖南之北,长江南岸。

潇湘:湖南省二水名。

高斋:高敞的书斋。

桑梓(zǐ):《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代住宅旁常栽桑梓二木,故后人用以喻家乡。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

凄其:寒冷的样子。

江汉:汉水流至湖北省汉口入长江,故称江汉,武昌在汉口对岸。

长征:长途跋涉。

评注

朱彝尊《明诗综》:“朱子蓉云:此诗却学杜。”

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李舒章云:八句竟不可断。”,“五言律皆盂襄阳遗法,纯以气格胜人。”

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一八:“非太自不能作,千古绝调也”。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同治三年十一月十三日):“格高而乏真诣”。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琢磨熨贴,几于灭迹刮痕者”。

收录诗词(272)

徐祯卿(明)

徐祯卿简介

明吴县人,字昌毅。弘治十八年进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少精文理,长称文雄,诗甲海内,名满士林。跻身江东三才子、吴中四才子、前七子和十才子之列。著有《迪功集》、《谈艺录》等。

相关古诗词

效何逊咏倡家

明朝-徐祯卿

帘栊秋未晚,花雾夕偏佳。

暗牖通新烛,虚堂闻落钗。

淅淅乌栖树,明明月堕怀。

相思不可见,兰生故绕阶。

形式:

用韵答伯虎

明朝-徐祯卿

高情聊混俗,文技本违时。

心事难凭梦,流年尽入髭。

青衫无贵骨,白首少相知。

独有唐居士,频频慰小诗。

形式: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

明朝-徐祯卿

故人惠思我,百里寄瑶音。

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霜钟流夜壑,曲涧入幽深。

寂寞悲千古,桥陵梓橡深。

形式:

彭蠡

明朝-徐祯卿

茫茫彭蠡口,隐隐鄱阳岑。

地涌三辰动,江连九派深。

扬舲武昌客,发兴豫章吟。

不见垂纶叟,烟波空我心。

形式:

在武昌作

明朝-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形式:

登支硎山楼迟游侣

明朝-徐祯卿

谷寺怜幽密,兹楼表丽观。

烟云塞壑动,竹树入门寒。

独往迷前径,凭高迟所欢。

时闻有清磬,遥出暮林端。

形式:

吴舍人园亭

明朝-徐祯卿

新年风景地,休沐竹林人。

鱼藻含泉动,杨园听鸟新。

夕阴连九陌,乔木俯千邻。

虚负高阳兴,多惭酩酊身。

形式:

长陵西望泰陵二首

明朝-徐祯卿

新宫犹蔼蔼,白露已苍苍。

讵识神灵远,徒悲剑舄藏。

阴风振大漠,落日照渔阳。

稽首攀松柏,云天洒泪长。

形式:

长陵西望泰陵二首

明朝-徐祯卿

昔送宫车出,长悲西雍门。

今来寒食节,独望灞陵园。

杳杳仙城闭,萋萋封树繁。

当时侍从客,恸哭几人存。

形式:

嘉禾道中

明朝-徐祯卿

槜李城何在,萧条草树存。

未醒吴苑酒,已动越乡魂。

问水来天目,看桑过石门。

愁闻鹡鸰语,宁听楚山猿。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