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沁园春 · 送春

春汝归欤,风雨蔽江,烟尘暗天。况雁门阨塞,龙沙渺莽,东连吴会,西至秦川。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

江南正是堪怜。但满眼杨花化白毡。看兔葵燕麦,华清宫里,蜂黄蝶粉,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

形式:

诗词简介

这首词题为“送春”,词人感叹春色、春事,实际上是借以哀伤宋朝故国的沦亡,全词即围绕这一题意展开。

上阕前三句以“春汝归欤”发问,向读者展现出春将归去的场景:风雨蔽江,烟尘暗天,春天像一个要归家的行客,即将远去。词人面对春天的归去,心有不甘,因此小心询问:春天你真的要走吗?然而春天不顾词人的留恋,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走时风雨交加,百花凋零,烟雾漫天,一片凄然。那么春天究竟能走向哪里呢?词人从东、南、西、北四个空间方位将春天可能走的方向一一呈现:北有险关挡道,南有旷漠阻隔,东至江浙,西到八百里秦川,到处都是芳草遮渡口,飞花塞道路,春想归去,却无家可归。所幸的是还有一个蓬壶仙岛,可以小居百年。那么,既然四处无路,词人为何冒出一句“小为蓬壶借百年”呢?原来,这一句正是喻指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偏处江南一隅的上百年历史。通过此句隐喻,整首词借伤春、送春、问春来寄托哀悼北宋南迁,终致南宋灭亡的主旨便愈见清晰。之後,“江南好,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的问春,也就有了着落。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置北方失地于不顾,肯定是认为“江南好”。但是,既然“江南好”,缘何仅寄居百年就匆匆离去了呢?这“问夫君”,字面上看是女子问丈夫,但这“君”,实际上正是指南宋的最高统治者。词人深责南宋当政者不思进取,全无志气,自甘沉溺江南l临安这个洞天福地,最终致江南国土尽失。“问夫君何事,不少留连”一问,问得尖锐、深刻而又满怀沉痛和哀伤。

下阕则集中写南宋灭亡後让人“堪怜”的春色。这“江南正是堪怜”与上阕“江南好”形成对比反差。“但满眼杨花化白毡”,表面上言春色已尽,实际上在词人眼中,这如同大地披丧服,处处寄寓着作者为故国沦亡的哀悼之情。接下来“看"字引领的四句,描述南宋宫廷如今长满野草,蜜蜂和蝴蝶在昔日的帝王台上飞舞。故国何以如此,词人没有正面作答,但在字里行间却埋藏着词人那颗被压抑的对故国眷念的赤子爱国之心。在这颗跳动的赤诚之心上,既淤积着痛恨宋朝君臣无能的愤懑,又弥漫着个人无能为力的痛楚。情已至此,词人乾脆抛开前面的比兴象征,直接宣泄自己迷茫彷徨的忧伤:“我已无家,君归何里?中路徘徊七宝鞭。”春色已尽,国运到头。词人犹豫徘徊感到前途渺茫,即使握有七彩珍宝做的马鞭又能怎样,难道还能使时光倒流?春天重回,国运复振?一切都晚了,一切复兴赵宋王朝的梦想都是枉然。全词在“风回处,寄一声珍重,两地潸然”三句後戛然而止。国家虽已败亡,但词人仍眷恋于故国不愿离去。在一声珍重的问候中,将词人对故国的眷恋融会其中,真是语短情长,令人回味。

翻译

春光,你要回去了吗?风雨遮蔽了江面,烟尘昏暗了蓝天。况且,雁门关险塞阻隔,龙沙堆空旷迷茫。东边将吴会接连,西边与秦川相衔。芳草连绵,掩遮了津渡;落英缤纷,遮蔽在道前。请在蓬莱、方壶般的神仙境界中小住一百年。江南如此美景,问您是为了什么,不在此稍微流连?

江南,正叫人惜怜。只见漫漫杨花,化为白毡,无边地伸延。看见兔葵燕麦,长满在华清宫里;黄蜂粉蝶,缠绕在凝碧池边。我已无家可回。您又有何处可归?途中徘徊不已,携去了珍责的七宝鞭,清风回旋,寄去一声珍重的属托。两地相念,泪落涟涟。

注释

雁门:雁门关,在山西北部代县境内。

厄塞:险塞。

龙沙:白龙堆沙漠的缩称,在新疆境内。後泛指塞外沙漠之地。

渺莽:辽阔迷茫。

吴会:东汉时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合称“吴会”。即今江苏南部及浙江部分地区。

秦川:指东起渔关、西至宝鸡号称八百里的渭水流域。

芳草迷津:飞花拥道,落花遮住了道路。辛弃疾《摸鱼儿》:“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津,渡口。

小:通“少”。

蓬壶:蓬莱和方壶。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夫君:那人。“夫”为指示代词。“君”为尊称,这里指春。

杨花化白毡:语本杜甫《绝句漫兴》:“满眼杨花铺自毡。”以春光老尽,喻国破家亡。

兔葵燕麦: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引》:“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葵菜,俗名木耳菜;燕麦,野麦。

华清宫:唐玄宗在骊山建筑的一所豪华离宫。这里借指宋宫殿。

蜂黄蝶粉:指腼颜事仇、趋炎附热的宋朝降臣。李商隐《酬雀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凝碧池:在唐朝东都洛阳。安禄山集数百梨园弟子于此演奏。王维《凝碧池》:“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絃。”这里借指宋宫。

七宝鞭:运用晋明帝的典故。王敦派兵追赶明帝,帝将七宝鞭与卖食岖,追兵得之,赏玩不已,帝乃得脱(《晋书·明帝纪》)。这里指值得珍惜流连的景物。

潸然:流泪的祥子。

评注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须溪词风格道上似稼轩,情辞跌宕似遗山。有时意笔俱化,纯任天倪,竞能略似坡公。”

现·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虽无路可归,然不得不去,亦惟有一声珍重,两地潸然而已,语意极悲。

收录诗词(564)

刘辰翁(宋)

刘辰翁简介

刘辰翁,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 · 新秋写兴

宋代-刘辰翁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形式:

摸鱼儿 · 酒边留同年徐云屋

宋代-刘辰翁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向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前宵正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形式:

兰陵王 · 丙子送春

宋代-刘辰翁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漫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谁最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

形式:

宝鼎现 · 春月

宋代-刘辰翁

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

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

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形式:

永遇乐

宋代-刘辰翁

璧月初晴,黛云远淡,春事谁主?禁苑娇寒,湖堤倦暖,前度遽如许。香尘暗陌,华灯明昼,长是懒携手去。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

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缃帙离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江南无路,鄜州今夜,此苦又谁知否?空相对残釭无寐,满村社鼓。

形式:

柳梢青 · 春感

宋代-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形式:

留京

宋代-刘辰翁

远梦孤难到,凭高烟景微。

重留山仆怨,数别里人稀。

病用寒衣尽,书无定日归。

十年行役事,俯首辄歔欷。

形式:

挽刘明国

宋代-刘辰翁

浮邱成一梦,如此哭斯人。

宇宙真如醉,风霆若有神。

涅槃空万劫,悬解总微尘。

有子承千载,堂堂麟笔新。

形式:

题永兴寺双罗汉树

宋代-刘辰翁

胜游重过日,双鬓已如秋。

古树连云干,苍枝傍日浮。

阴垂先代影,僧似六朝幽。

翠藓横铺地,相贪竟日留。

形式:

龙雾洲雪

宋代-刘辰翁

此处几人行,隔波摇暮晴。

洲回江似玦,山远雪如城。

离合看双橹,荒寒又一程。

今年梅未醉,最觉别来轻。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