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吴质书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形式:

诗词简介

曹丕与建安七子中的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都是过从慎密的好友。他们经常一起游乐欢宴,诗赋歌酬。然而,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瘟疫流行,徐幹、阮瑀、应玚、陈琳、刘桢同时病死,同年王粲也逝去了。至此,建安文坛不复热闹,而是一时冷落。曹丕内心悲痛,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给一起同游宴的吴质写了这封信。

作者在信中既追念往事和亡友,也想起未来文坛和个人情况,以抒情为主,又有叙事和说理,并熔三者为一炉。他仿佛面对自己过去共同游宴的幸存者,开诚相见,娓娓而谈,倾诉衷肠,没有高谈阔论,也没有矫揉造作。他对亡友情感的表达是真挚恳切的,而对他们文学成就的评论是公允客观的,令人如见心迹,留下深刻印象。这就使全文具有真挚的感情和动人的力量,体现了建安时期的时代特点。

翻译

二月三日,曹丕说。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分别又将四年。三年不见,《东山》诗里的士兵尚且感叹离别时间太长,何况我们分别都已经超过三年,思念之情怎么能够忍受呢!虽然书信来往,不足以解除郁结在心头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幹、陈琳、应瑒、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纵观古今文人,大多都不拘小节,很少能在名誉和节操上立身的。但只有徐幹既有文才,又有好的品德,宁静淡泊,少嗜欲,有不贪图权位隐退之心,可以说是文雅而又朴实的君子。他著有《中论》二十多篇,自成一家的论著,文辞典雅,足以流传后世,他的精神、成就永远存在。应瑒文采出众常有著述之意,他的才能学识足以著书,但他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实在应该痛惜。近来遍阅他们的文章,看后不禁拭泪,既痛念逝去的好友,而且又想到自己生命短促。陈琳的章表文笔很雄健有力,但稍微有些冗长。刘桢的文风洒脱奔放,只是还不够有力罢了,他的五言诗很完美,在同代人中最妙。阮瑀的书札文词美丽,使人感到十分快乐。王粲只擅长辞赋,可惜风格纤弱,不能够振作起文章气势,至于他擅长的,古代没有人能超过很远。过去伯牙在钟子期死后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痛惜知音难遇,孔子听说子路被卫人杀害,剁成肉酱,命人将家里的肉酱倒掉,悲伤弟子当中没有能比得上子路的。这些人只是有些还不及古人,也算一代优秀人才,现在活着的人,已没有人能比得上的了。将来定有优秀人才出现,后来之人难于轻视,但是恐怕我与您不能赶上见到了。

年龄已经增大,心中所想的千头万绪,时常有所思虑,以至整夜不眠,志向和意趣什么时候能再像过去那样高远呢?已经变成老翁,只不过没有白头发罢了。东汉光武帝说:“三十多岁,在军队中十年,所经历的事不止一件。”我的才能赶不上他,但是年龄和他一样大了,凭低下的才能却处在很高地位,德才不足,只是凭借父亲曹操之力而有高位,一举一动都有人注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种情况呢?恐怕永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游玩了。年轻人的确应当努力,年龄一旦过去,时光怎么能留得住,古人想夜里拿着蜡烛游玩,确实很有道理啊。

近来您用什么自我娱乐?仍旧再有什么著作吗?向东望去非常悲伤,写信来叙述内心情感。曹丕陈说。

注释

吴质:字季重,博学多智,官至振威将军,封列侯,与曹丕友善。

与吴质书:据四库影印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卷二四》改。《三国志·魏志·吴质传》注引《魏略》云:“(建安)二十三年,太子又与吴质书。”在此信中,曹丕回忆与建安诸子流连诗酒的欢快情景,简评他们的文学成就,流露出怀念之情和对岁月的迁逝之悲。情真意切,平易晓畅。

白:说。

岁月易得:指时间过得很快。

行:将。复:又。

“《东山》犹叹其远”句:《诗经·豳风·东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写士兵的思乡之情。远,指时间久远。

支:承受。

书疏:书信。

劳结:因忧思而生的郁结。

昔年疾疫:指建安二十二年发生的疾疫。

离:通“罹”,遭遇。

徐、陈、应、刘:指建安七子中的徐幹、陈琳、应玚、刘桢。

连舆:车与车相连。舆,车。

接席:座位相挨。

须臾:一会儿。相失:相离。

觞酌(shāngzhuó)流行:传杯接盏,饮酒不停。觞,酒杯;酌,斟酒、代指酒。

丝:指琴类弦乐器。

竹:指箫笙类管乐器。

忽然:一会儿,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不自知乐:不觉得自己处在欢乐之中。

谓百年己分(fèn):以为长命百年是自己的当然之事。分,本应有的。

相保:相互保有同处的欢娱。

图:料想。

零落略尽:大多已经死去。零落,本指草木凋落,此喻人死亡;略,差不多。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句:我最近撰集他们的遗作,汇成了一部集子。顷,近来;都,汇集。

鬼录:死人的名录。

化为粪壤:指死亡。人死归葬,久而朽为泥土。

类:大多。

护:注意。

细行:小节,细小行为。

鲜:少。

名节:名誉节操。

伟长:徐幹的字。

怀文抱质:文质兼备。文,文采;质,质朴。

箕(jī)山之志:鄙弃利禄的高尚之志。箕山,相传为尧时许由、巢父隐居之地,后常用以代指隐逸的人或地方。

彬彬君子:《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文质兼备貌。

《中论》:徐幹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德琏:应玚的字。

斐然:有文采貌。

述:阐发前人著作。

作:自己创作。

良:确实。

间(jiàn)者:近来。

抆(wěn):擦拭。

“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句:既悲痛死者,又想到自己。行,又。

孔璋:陈琳的字。

章表:奏章、奏表,均为臣下上给皇帝的奏书。

殊健:言其文气十分刚健。

微:稍微。

繁富:指辞采繁多,不够简洁。

公幹:刘桢的字。

逸气:超迈流俗的气质。

遒(qiú):刚劲有力。

绝:超过。

元瑜:阮瑀的字。

书记:指军国书檄等官方文字。

翩翩:形容词采飞扬。

致足乐也:十分令人快乐。致,至、极。

仲宣:王粲(càn)的字。

体弱:《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说王粲“容状短小”,“体弱通脱”。体,体质、气质。

起其文:勃起他的文气。

钟期:钟子期。

“昔伯牙绝弦于钟期”句:春秋时俞伯牙善弹琴,唯钟子期为知音。子期死,伯牙毁琴,不再弹。事见《吕氏春秋·本味》。

醢(hǎi):肉酱。

“仲尼覆醢于子路”句:孔子的学生子路在卫国被杀并被剁成肉酱后,孔子便不再吃肉酱一类的食物。事见《礼记·檀弓上》。

门人:门生。

莫逮:没有人能赶上。

但为:只是。

后生可畏:年轻人值得敬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诬:妄言,乱说。

足下:对吴质的敬称。

年行:行年,已度过的年龄。

暝(míng):合眼入睡。

光武: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谥号。

“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句:李善注以为语出《东观汉记》载刘秀《赐隗嚣书》。所更非一,所经历的事不只一件。

“以犬羊之质”四句:谦称自己并无特出德能,登上太子之位,全凭父亲指定。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文子》:“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服,披、穿;假,借;日月,喻帝后、天地,此喻指曹操。

见:被。

易:改变。

攀(pān)援:挽留。

炳烛夜游:点着烛火,夜以继日地游乐。《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炳,燃,一作“秉”,持。

良有以也:确有原因。

顷:最近。

述造:即"述作"。

不:同"否"。

于邑(wūyè):同"呜咽",低声哭泣。

裁书:写信。古人写字用的帛、纸往往卷成轴,写字时要先剪裁下来。

评注

清·黄仁黼:文生于情,情感于物。情至而文生矣,此所以为至情;文至而情出矣,此所以为至文。

近·王国维诗:苦觉秋风欺病骨,不堪宵梦续尘劳。挣欲以散淡行世,而未能平复机心,鸥鹭其奈我何?人尝哂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讵知年深月久,常多感慨而转叹秋凉者欤?今以心绪萧索,魏文辗转,古今一契。

明·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收录诗词(63)

曹丕(三国)

曹丕简介

魏文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桓,魏武帝与武宣卞皇后之嫡长子。曹魏开国皇帝,黄初元年(西元二二〇年)至黄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在位。魏文帝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黄初元年正月,魏武帝逝世,继任丞相、魏王。後受汉禅登基。

相关古诗词

燕歌行(其一)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形式:

善哉行二首

三国-曹丕

【其一】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猴猿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其二】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形式:

燕歌行(其二)

三国-曹丕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形式:

典论 · 论文

三国-曹丕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幹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幹,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幹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幹著论,成一家言。

形式:

杂诗二首

三国-曹丕

【其一】

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

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

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

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

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其二】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吾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形式:

煌煌京洛行

三国-曹丕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

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

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

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

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

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

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形式:

大墙上蒿行

三国-曹丕

阳春无不长成,

草木群类。随大风起,

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

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

人生居天地间,忽如飞鸟栖枯枝。

我今隐约欲何为?

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

冬被貂鼲温暖,夏当服猗罗轻凉。

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

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

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

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

何不恣意邀游,从君所喜?

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昂?

悲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若秋霜。

驳犀标首,玉琢中央。

帝王所服,辟除凶殃。

御左右,奈何致福祥。

吴之辟闾,越之步光,

楚之龙泉,韩有墨阳,

苗山之铤,羊头之钢,

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

曾不知君剑良绮难忘。

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

饰以翠翰,既美且轻。

表容仪,俯仰垂光荣。

宋之章甫,齐之高冠,

亦自谓美,盖何足观。

排金铺,坐玉堂。

风尘不起,天气清凉。

奏桓瑟,舞赵倡。

女娥长歌,声协宫商。

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酌桂酒,脍鲤鲂。

与佳人期为乐康。

前奉玉巵,为我行觞。

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

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

为何自苦,使我心悲?

形式:

与王朗书

三国-曹丕

文帝初在东宫,氛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疫疠数起,士人雕落,余独何人,能全其寿?」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馀篇,集诸儒于肃成门内讲论大义,侃侃无倦。

形式:

与吴质书

三国-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鲜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馀篇,成一家之言,词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抆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昔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自一时之俊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然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而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丕白。

形式:

迷迭香赋

三国-曹丕

生中堂以游观兮,览芳草之树庭。

重妙叶于纤枝兮,扬修干而结茎。

承灵露以润根兮,嘉日月而敷荣。

随回风以摇动兮,吐芬气之穆清。

薄西夷之秽俗兮,越万里而来征。

岂众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