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描写隐逸生活情趣,其重点不是写不遇的失望,而是抒发对隐居环境的迷恋,表现了有心去寻、无心相见的飘逸。诗的前八句,写隐者独居高处,远离尘嚣,寻访者不辞山高,等到叩关无人,才略生怅惘,于是猜想隐者乘车出游,临水垂钓,表现隐者的生活恬适雅趣;后八句宕开一层,写周围的草色松声使寻访者陶然,结句暗用了著名的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来自抒旷怀,因而寻访不遇亦无所谓,使其悟出隐者生活的情趣。全诗构思新颖,意蕴深远,堪称佳作。

翻译

高高的山顶上有一座茅屋,从山下走上去足有三十里。

轻扣柴门竟无童仆回问声,窥看室内只有桌案和茶几。

主人不是驾着巾柴车外出,一定是到秋水碧潭去钓鱼。

错过了时机不能与他见面,空负了殷勤仰慕一片心意。

新雨中草色多么青翠葱绿,晚风将松涛声送进窗户里。

这清幽境地很合我的雅兴,足可以把身心和耳目荡涤。

我虽然还没有和主人交谈,却已经领悟到清净的道理。

玩到兴尽就满意地下山去,何必非要和这位隐者相聚。

注释

茅茨:茅屋。

扣关:敲门。

僮仆:指书童。

唯案几:只有桌椅茶几,表明居室简陋。

巾柴车:指乘小车出游。

钓秋水:到秋水潭垂钓。

差池:原为参差不齐,这里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黾勉:勉力,尽力。

仰止:仰望,仰慕。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句:这是诗人经过观察后亦真亦幻地描写隐者居所的环境。

及兹:来此。

契:惬意。

荡心耳:涤荡心胸和耳目。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句:一本无此二句。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句:意谓虽没有受到主人待客的厚意,却悟得了修养身心的真理。

兴尽:典出《世说新语》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

之子:一作“夫子”,这个人,这里指隐者。

评注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这是一首描写隐逸高趣的诗。诗以“寻西山隐者不遇”为题,到山中专程去寻访隐者,当然是出于对这位隐者的友情或景仰了,而竟然“不遇”,按照常理,这一定会使访者产生无限失望、惆怅之情。但却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虽写“不遇”,却偏偏把隐者的生活和性格表现得历历在目;却又借题“不遇”,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幽情雅趣和旷达的胸怀,似乎比相遇了更有收获,更为心满意足。正是由于这一立意的新颖,而使这首诗变得有很强的新鲜感。

收录诗词(14)

丘为(唐)

丘为简介

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余,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岁。与刘长卿友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全唐诗》收诗十三首。

相关古诗词

寻西山隐者不遇

唐朝-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形式:

对雨闻莺

唐朝-丘为

垂柳街头百丈丝,杏花林处度黄鹂。

间关正在秦筝里,历乱偏伤楚客时。

风传一一声来尽,雨湿双双飞去迟。

羡尔能将户客意,何如栖得上林枝。

形式:

辛四卧病舟中群公招登慈和寺

唐朝-丘为

柳色扁舟带水阴,闻君卧疾引登临。

凭高始见三吴势,望远因知四海心。

山僧午后清禅洽,群木晴初绿霭深。

云外翩翩飞鸟尽,令人宛自动归吟。

形式:

左掖梨花

唐朝-丘为

冷艳全欺雪,馀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形式:

湖中寄王侍御

唐朝-丘为

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

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

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

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

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

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

形式:

送阎校书之越

唐朝-丘为

南入剡中路,草云应转微。

湖边好花照,山口细泉飞。

此地饶古迹,世人多忘归。

经年松雪在,永日世情稀。

芸阁应相望,芳时不可违。

形式:

题农父庐舍

唐朝-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已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形式:

泛若耶溪

唐朝-丘为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

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形式:

竹下残雪

唐朝-丘为

一点消未尽,孤月在竹阴。

晴光夜转莹,寒气晓仍深。

还对读书牖,且关乘兴心。

已能依此地,终不傍瑶琴。

形式:

渡汉江

唐朝-丘为

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

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

芦洲隐遥嶂,露日隐孤城。

自顾疏野性,难忘鸥鸟情。

聊复与时顾,暂欲解尘缨。

跋涉非吾愿,虚怀浩已盈。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