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出自蓟北门行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形式:

诗词简介

《代出自蓟北门行》是南北朝宋时鲍照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杂曲歌辞。此诗通过边庭紧急战事和边境恶劣环境的渲染,突出表现了壮士从军卫国、英勇赴难的壮志和激情。在表现壮士赴敌投躯的忠良气节时,穿插胡地风物奇观的描写,是南北朝时期罕见的接触边塞生活的名篇。

翻译

紧急徵召的文书从边塞岗亭传来,战争爆发的消息已经传到京都。

被徵召的骑兵驻扎在广武县,将兵分几路解救被困的朔方。

肃杀的秋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战士们的战斗豪情丝毫没有减弱,他们手里的弓箭更加强劲了,但敌人的战阵也精锐而坚强。

天子听到敌兵气焰嚣张的消息,按不住心中的怒火,也亲临战场与敌人一搏。

战争十分激烈,传送军情战况的使者往来不绝。

军队沿石径行进,如雁飞排成的行列;士兵依次渡过桥梁,如游鱼前后连贯。

军乐流露出汉人的情思,战士们的旌旗和铠甲都披上了胡地的霜雪。

他们冒着疾风冲锋陷阵,战场上的沙砾被扬起,随风飘荡。

因为天气寒冷,马毛都像刺猬一样缩成一团,角弓也拉不开了。

但在时局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那些臣子的节操;天下乱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忠良。

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奋力拼杀,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

身死之后,他们会成为为国牺牲的光荣的烈士。

注释

蓟,古代燕国京都,在今北京市西南。

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

边亭:边境上的瞭望哨。

烽火:边防告警的烟火,古代边防发现敌情,便在高台上燃起烽火报警。

咸阳:城名,秦曾建都于此,借指京城。

徵师:一作“徵骑”,徵发的部队。

屯:驻兵防守。

广武:地名,今山西代县西。

朔方:汉郡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

“严秋筋竿劲”句:弓弦与箭杆都因深秋的干燥变得强劲有力。严秋,肃杀的秋天。

虏阵:指敌方的阵容。虏,古代对北方入侵民族的恶称。

天子按剑怒:指天子闻警后大怒。

“使者遥相望”句:意思是军情紧急,使者奔走于路,络绎不绝,遥相望见。

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

缘:沿着。

鱼贯:游鱼先后接续。

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

箫鼓:两种乐器,此指军乐。

流汉思:流露出对家国的思念。

旌(jīng)甲:旗帜、盔甲。

砾(lì):碎石。

缩:蜷缩。

蝟:刺猬。

角弓:以牛角做的硬弓。

投躯:舍身、献身。

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

评注

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是当时政令躁急,臣下有不任者,故借此以寓意。言平日无谋虑,边隙一启,曰徵师、曰分兵,皆临时周章,以敌阵之精强故也。天子之怒,固是怒敌,亦是怒将士之不灭此朝食。故从战之士相望于道。当斯时也,虽有李牧辈为将,亦不暇谋矣。死为国殇,何益于国哉!

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一》:明远能为抗壮之音,颇似孟德。

张玉榖《古诗赏析·卷十七》:此拟立功边塞之作。前八用逆笔先就边境征兵,胡强主怒叙起,为壮士立功之会写一排场。中八落出从军,铺写途路劳苦。朔方早寒,故多在寒上设色。后四,收到立节效忠,偏以不吉祥语,显出无退悔心,悲壮淋漓。

方东树《昭昧詹言》:此从军出塞之作,蓟北多烈士,故托言之。起四句,叙题有原委,简洁。……起边师,救朔方,皆分明交代题事。“严秋”十二句,写边塞战场情景,激壮苍凉悲慨,使人神魂飞越。“雁行”以下,一字不平转。“时危”四句,收作归宿,为豪宕,不为凄凉,以解为悲,从屈子来,陈思、杜公皆同。

钱振伦注,钱仲联补注集说校《鲍参军集》引王壬秋评:作边塞诗,用十二分力量,是唐人所祖,结与弃席四句同调。

收录诗词(184)

鲍照(南北朝)

鲍照简介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相关古诗词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形式:

拟行路难(其十四)

南北朝-鲍照

君不见少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

故乡窅窅日夜隔,音尘断绝阻河关。

朔风萧条白云飞,胡笳哀急边气寒。

听此愁人兮奈何,登山远望得留颜。

将死胡马迹,能见妻子难。

男儿生世坎坷欲何道?绵忧摧抑起长叹。

形式:

拟行路难(其六)

南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形式:

飞蛾赋

南北朝-鲍照

仙鼠伺闇,飞蛾候明。

均灵舛化,诡欲齐生。

观齐生而欲诡,各会住以凭方。

淩燋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

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

本轻死以邀德,虽糜烂其何伤。

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

形式: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质。

形式:

芜城赋

南北朝-鲍照

濔迤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奓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修世以休命。

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崒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頳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麇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吓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

若夫藻扃黼帐,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

边风急兮城上寒,

井径灭兮丘陇残。

千龄兮万代,

共尽兮何言!

形式:

春日行

南北朝-鲍照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形式:

代出自蓟北门行

南北朝-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徵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形式:

玩月城西门廨中

南北朝-鲍照

始出西南楼,纤纤如玉钩。

末映东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琐窗。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归华先委露,别叶早辞风。

客游厌苦辛,仕子倦飘尘。

休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抽白雪,郢曲发阳春。

肴乾酒未阕,金壶启夕沦。

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

形式:

代白头吟

南北朝-鲍照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