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卷三《祭扫》记其时江南风俗:“清明前三日为寒食节,都成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曲幽,亦青青可爱。……从人家上冢者……南北两山之间,车马纷然,而野冢者尤多”从此诗可得知,南宋时潮州民间在寒食节也有插柳的习俗,即使偏僻村落也不例外,只是没有禁烟寒食,而清明节却像东汉末襄阳隐士庞德公一样携带女儿上山扫墓。
后两联在记事中寄寓抒情。颈联写所见:汉唐帝王的陵墓连粗粝的麦饭也没有人祭拜,而山溪野径之间开满梨花。尾联写所感所闻:我还是开怀畅饮吧,醉后卧倒在青苔之上,不必去管城头上傍晚吹起的军号。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时至今日,汉唐两代的王陵巨冢,已经没有人前去祭祀;而山边溪间的小路上仍生长着许多梨花。世代更替,非人力所能左右,不如喝上他一杯醉卧在青苔上,莫管关城门的号角声是否响起来。
寒食:节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庞老家:指庞德公一家。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在岘山种田。荆州刺史刘表几次邀他出来做官,他拒绝了,带领全家到鹿门山中采药。后来另一个隐士司马徽来看他,正碰上他上坟扫墓归来。此泛指一般平民百姓全家上坟事。
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南宋解州闻喜东北(今属山西闻喜礼元镇阜底村)人。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赵鼎被称为南宋中兴贤相之首。与李纲、胡铨、李光并称为南宋四名臣。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孝感天心格,忧勤国步艰。
贾生休赋鵩,贡禹欲弹冠。
白发他乡客,清尊此夕欢。
如闻京兆尹,拜表请回銮。
甲马分诸道,舟车会此都。
前王端有意,异世肯同途。
人物风流尽,公私府库虚。
百年馀故老,相遇涕涟如。
扰扰干戈地,悬悬父子情。
人间正多故,身外复何营。
我已忘官宠,儿须办力耕。
归家休歇处,团坐话无生。
避地重遭乱,还家幸再生。
一身今见汝,寸禄敢留情。
更恐死生隔,浑疑梦寐惊。
吾今犹有愧,未遂鹿门耕。
但切思家念,那知行路难。
杯盘无作具,菽水自加餐。
竹老风声劲,山深夜气寒。
肯教孤枕梦,容易到长安。
性静交游少,身闲日月长。
忘言千句偈,宴坐一炉香。
世有流离苦,人趋声利场。
此间亦何事,高卧傲羲皇。
云端贝阙见,鳌负海山来。
瑞气元非雾,天风不染埃。
颁常八柱建,象魏五门开。
肯构经营念,贻谋丕显哉。
丁丁谷声响,泛泛棹歌来。
净港时吹浪,中流或起埃。
亦知从地出,几若凿山开。
帝室须梁栋,斯功当念哉。
陇树迎人去,关云逐马来。
凄风摇白草,落日蔽黄埃。
仗节身方远,逢山眼暂开。
却临分水处,蜀道赋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