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
这是一首宫怨诗,内容是代写宫妃的怨恨的。诗一落笔就写宫妃企望君王来幸,然而从早到午,百般打扮却不见皇帝到来,于是越发觉得度日如年。最后发觉宫人打扫御床,说明皇上准备降幸正宫,企望已经破灭,猛然觉得自己远不及那些洒扫的宫女接近皇上,心里益加怨恨。
全诗对人物的心理状态,刻画极其细腻、逼真。首联总写望幸之意以后,以下三联即把这种“望”的心情,融化在对周围环境的描画,对人物动作的状写,以及对人物间的外境的反衬之中,生动地反映了宫妃们的空虚苦闷。
韵译
清早十二楼宫女都在忙梳妆,在望仙楼上盼望临幸的君王。
宫门上的金兽含锁冷冷清清,听着水滴铜龙觉得白日太长。
梳完云髻还要对着镜子修饰,换上华贵的罗衣又添上芳香。
傍晚远远地窥望正殿帘开处,袍袴宫女正为君主清扫御床。
散译
十二楼的宫女,清晨都忙着刻意梳妆,她们在望仙楼上翘盼,等候临幸的君王。兽形的门环冰冷,整天紧紧地锁上,铜龙缓缓滴水,白昼异样地漫长。梳理好乌云般的发髻,又对着明镜再三端详,把罗衣重新更换,浓浓地熏得芳香。远远窥见正殿里掀开帘幕,穿着短袍绣袴的宫女在打扫御床。
十二楼:《史记·封禅书》:“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侯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此指后宫楼台。晓妆:晨起梳妆打扮。
望仙楼:唐内苑有望仙楼。元稹《连昌宫词》:“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栏杆立。”又会昌五年唐武宗于神策军建望仙楼。此用成词。
金兽:指镀金的兽形门环。
水滴铜龙:龙纹漏壶。漏壶为古时计时器,盛沙或水,有标尺刻度,沙水由细口漏出,刻度渐显以计时。
云髻(jì):高耸的发髻。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正殿:此指后宫正殿,在中央,是君王正寝。
袍袴(kù)宫人:穿袍着裤的宫人,为任事役的低级宫女。袴,同“裤”。御床:皇帝用的坐卧之具。
元·郝天挺《唐诗鼓吹注解》:近侍有人,御床方扫,我反不得如袍裤宫人一侍左右也。长门玉阶之怨,亦宁有穷乎?
清·钱朝鼒《唐诗鼓吹笺注》:只一起“望君王”三字,写尽士人抑郁无聊、痴痴想望神理。结句有含讽意。
清·何焯《唐诗鼓吹评注》:三四是叙可望而不可亲,五六则不敢怨而益自修饰也。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谩立远视而望幸焉,情态毕出。
清·焦袁熹《此木轩唐七言律诗读本》:通首是比。虽是唐人陋态,亦庶几怨而不怒者矣。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通首直赋,虽无玲珑之致,亦取华润。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信手拈来,而深怨之情,寓乎其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通首只写“望君王”三字,
清·梅成栋《精选七律耐吟集》:意经千锤,语经百炼。
薛逢,生卒年不详,字陶臣,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唐代诗人。会昌元年(公元八四一)进士。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旧唐书》卷一九零,《新唐书》卷二零三皆有传。
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
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
所嗟山郡酒,倾尽只添忧。
夏夜宴南湖,琴觞兴不孤。
月摇天上桂,星泛浦中珠。
助照萤随舫,添盘笋迸厨。
圣朝思静默,堪守谷中愚。
暴雨逐惊雷,从风忽骤来。
浪驱三岛至,江拆二仪开。
势恐圆枢折,声疑厚轴摧。
冥心问元化,天眼几时回。
昔记披云日,今逾二十年。
声名俱是梦,恩旧半归泉。
朱绂惭衰齿,红妆惨别筵。
离歌正凄切,休更促危弦。
弱植惊风急自伤,暮来翻遣思悠扬。
曾飘紫陌随高下,敢拂朱阑竞短长。
萦砌乍飞还乍舞,扑池如雪又如霜。
莫令歧路频攀折,渐拟垂阴到画堂。
穷途日日困泥沙,上苑年年好物华。
荆棘不当车马道,管弦长奏绮罗家。
王孙草上悠扬蝶,少女风前烂熳花。
懒出任从游子笑,入门还是旧生涯。
重冈如抱岳如蹲,屈曲秦川势自尊。
天地并功开帝宅,山河相凑束龙门。
橹声呕轧中流渡,柳色微茫远岸村。
满眼波涛终古事,年来惆怅与谁论。
笑分铜虎别京师,岭下山川想到时。
红树暗藏殷浩宅,绿萝深覆偃王祠。
风茅向暖抽书带,露竹迎风舞钓丝。
休指岩西数归日,知君已负白云期。
莫奏开元旧乐章,乐中歌曲断人肠。
郐王玉笛三更咽,虢国金车十里香。
一自犬戎生蓟北,便从征战老汾阳。
中原骏马搜求尽,沙苑年来草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