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头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形式:

诗词简介

《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此诗前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首句写庐,次句写坟,由生前写到身后,概括了他的一生;后二句是用典,作者以遗稿中并无封禅书一类阿谀谄媚文字自慰,说自己不屑于像司马相如那样希宠求荣,以示高洁。全诗格调高逸淡远,体现了林逋的一贯诗风。

翻译

生前在西湖边青葱的山岭上构筑庐舍,死后坟头上应该是秋色萧索。

哪一天皇帝要搜求我的遗稿,我应该庆幸从来没有写过什么谈封禅之书。

注释

寿堂:停放死者棺木以行祭礼的厅堂。此处指坟墓。

书:书写。

一绝:一首绝句。

志:记。

青山:青葱的山岭。此指西湖孤山。

结庐:构筑房舍。

萧疏:寂寞,凄凉。

茂陵:汉武帝陵墓,这里即指汉武帝。

遗稿:指前人遗留下的手稿。

封禅(shàn)书:指司马相如言封禅事的遗书。

评注

宋人严有翼《艺苑雌黄》:自非学力高迈,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收录诗词(321)

林逋(宋)

林逋简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相关古诗词

山园小梅二首(其一)

宋代-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形式:

尝茶次寄越僧灵皎

宋代-林逋

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恰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瓶悬金粉师应有,箸点琼花我自珍。

清话几时搔首后,愿和松色劝三巡。

形式:

长相思 · 吴山青

宋代-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形式:

湖楼晚

宋代-林逋

湖水混空碧,凭阑凝睇劳。

夕寒山翠重,秋净鸟行高。

远意极千里,浮生轻一毫。

丛林数未遍,杳霭隔渔舠。

形式:

秋日西湖闲泛

宋代-林逋

水气并山影,苍茫已作秋。

林深喜见寺,岸静惜移舟。

疏苇先寒折,残虹带夕收。

吾庐在何处,归兴起渔讴。

形式:

上湖闲泛舣舟石函因过下湖小墅

宋代-林逋

平皋望不极,云树远依依。

及向扁舟泊,还寻下濑归。

青山连石埭,春水入柴扉。

多谢提壶鸟,留人到落晖。

形式:

西湖舟中值雪

宋代-林逋

浩荡弥空阔,霏霏接水濆。

舟移忽自却,山近未全分。

冻轸间清泛,温炉接薄薰。

悠然咏招隐,何许叹离群。

形式:

西村晚泊

宋代-林逋

弭棹危桥外,霜村乍夕阴。

田园向野水,樵采语空林。

白鸟归飞远,青山重复深。

那堪迟新月,谁复赏微吟。

形式:

湖村晚兴

宋代-林逋

沧洲白鸟飞,山影落晴晖。

映竹犬初吠,弄船人合归。

水波随月动,林翠带烟微。

寺近疏钟起,萧然还掩扉。

形式:

宋代-林逋

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

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水墅香菰熟,烟崖早笋肥。

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