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诗人把贫女放在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着意刻画贫女持重清高的品行,对贫女给予深切同情,也寄寓着作者的不平和感慨。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质朴,以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的生活哲理,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其中最后“为他人作嫁衣裳”一句广为流传,是人所共称的佳句。

翻译

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

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

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

注释

蓬门:用蓬茅编扎的门,指穷人家。绮罗: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制品。这里指富贵妇女的华丽衣裳。

拟:打算。托良媒:拜托好的媒人。益:更加。

风流高格调:指格调高雅的妆扮。风流:指意态娴雅。高格调:很高的品格和情调。

怜:喜欢,欣赏。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时世:当世,当今。一说此处“俭”作“险”解,俭梳妆意为奇形怪状的打扮。

针:《全唐诗》作“偏”,注“一作纤”。

斗:比较,竞赛。

苦恨:非常懊恼。压金线:用金线绣花。“压”是刺绣的一种手法,这里作动词用,是刺绣的意思。

评注

《鉴诫录》:李山甫有《咏贫女》,天下称奇,秦韬玉之诗意转殊妙。

《瀛奎律髓》:此诗世人盛传诵之。

《唐诗鼓吹注解大全》: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晋罗友好学,醒温虽以才遇之,许而不用。人有得郡者,温为席送别,罗友后至。温问之,对曰:“旦出,逢一鬼揶揄云:‘我见汝送人,不见人送汝。’惭怖却回,不觉淹缓。”温心愧,遂以为襄阳守。罗之语,其即“为他人作嫁衣裳”之谓乎?衡文者闻是诗,亦有淹没贤才之愧否?此伤时未遇,而托“贫女”以自况也。首联喻己素贫贱,不托荐以求进。次联喻有才德者,见弃于世。二句一气读下,若谓此俱好修容者,谁人能怜取俭饰之士也。第五句见不以才夸人。六句见不以德自骄。末伤己少有著述措置,徒供藉人作进阶耳。

《唐律偶评》:有人画眉,则已嫁之妇也,反醒“女”字,诗律精密,上句亦用纤纤女手也。此即所谓贫女难嫁也,却不便自说要嫁人,结句借他人说,极巧。

《载酒园诗话又编》:秦韬玉诗无足言,独《贫女》篇遂为古今口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读之辄为短气,不减江州夜月、商妇琵琶也。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盖自伤不遇而托言也。贫士贫女,古今一辙,仕路无媒,何由自拔,所从来久矣。

《唐诗成法》:格调既高,所以不遇良媒;梳妆之俭,以其生长蓬门:(三四)分承一二。五六自伤。七结五,八结六。六句皆平头,是一病。有托而言,通首灵动,结好,遂成故事。

《唐诗别裁》:语语为贫士写照。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托兴可哀。何义门:高髻险妆,见《唐书·车服志》。此句就他人一面说。纪昀:格调太卑。

《诗境浅说》:此篇语语皆贫女自伤,而实为贫士不遇者,写牢愁抑塞之怀。首二句言生长蓬门,青裙椎髻,从不知罗绮之妍华,以待字之年,将托良媒以通辞,料无嘉耦,只益伤心。三四谓自抱高世之格,甘弃铅华,不知者翻怜我梳妆之俭陋也。五六谓以艺而论,则十指神针,未输薛女;以色而论,则双眉远翠,不让文君,而藐姑独处,从不向采芳女伴夸绝艺而竞新妆。末句言季女斯饥,固自安命薄。所恨者年年辛苦徒为新嫁娘费金线之功,人孰无情,谁能遣此耶!孟郊诗“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冰抱”为难堪之境,而栖迟至晚,枯坐自甘;“酒怀”喻声利之场,乃春色虽多,孤踪永谢。与《贫女》诗意境相似,而以五言隽永出之,弥觉有味。老友章霜根翁最喜诵之。

收录诗词(39)

秦韬玉(唐)

秦韬玉简介

秦韬玉,生卒年不详,字仲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相关古诗词

贫女

唐朝-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形式:

长安书怀

唐朝-秦韬玉

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

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

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早晚身闲着蓑去,橘香深处钓船横。

形式:

桧树

唐朝-秦韬玉

翠云交干瘦轮囷,啸雨吟风几百春。

深盖屈盘青麈尾,老皮张展黑龙鳞。

唯堆寒色资琴兴,不放秋声染俗尘。

岁月如波事如梦,竟留苍翠待何人。

形式:

读五侯传

唐朝-秦韬玉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

专国祗夸兄弟贵,举家谁念子孙危。

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形式:

春雪

唐朝-秦韬玉

云重寒空思寂寥,玉尘如糁满春朝。

片才着地轻轻陷,力不禁风旋旋销。

惹砌任他香粉妒,萦丛自学小梅娇。

谁家醉卷珠帘看,弦管堂深暖易调。

形式:

题竹

唐朝-秦韬玉

削玉森森幽思清,院家高兴尚分明。

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寒宜雨声。

斜对酒缸偏觉好,静笼棋局最多情。

却惊九陌轮蹄外,独有溪烟数十茎。

形式:

鹦鹉

唐朝-秦韬玉

每闻别雁竞悲鸣,却叹金笼寄此生。

早是翠襟争爱惜,可堪丹觜彊分明。

云漫陇树魂应断,歌接秦楼梦不成。

幸自祢衡人未识,赚他作赋被时轻。

形式:

寄李处士

唐朝-秦韬玉

吕望甘罗道已彰,只凭时数为门张。

世涂必竟皆应定,人事都来不在忙。

要路强干情本薄,旧山归去意偏长。

因君指似封侯骨,渐拟回头别醉乡。

形式:

对花

唐朝-秦韬玉

长与韶光暗有期,可怜蜂蝶却先知。

谁家促席临低树,何处横钗戴小枝?

丽日多情疑曲照,和风得路合偏吹。

向人虽道浑无语,笑劝王孙到醉时。

形式:

寄怀

唐朝-秦韬玉

总藏心剑事儒风,大道如今已浑同。

会致名津搜俊彦,是张愁网绊英雄。

苏公有国皆悬印,楚将无官可赏功。

若使重生太平日,也应回首哭涂穷。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