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离子 · 救虎

苍筤之山,溪水合流入于江,有道士筑于其上以事佛,甚谨。一夕,山水大出,漂室庐塞溪而下,人骑木乘屋号呼求救者,声相连也。道士具大舟,躬蓑笠,立水浒,督善水者绳以俟。人至即投木索引之,所存活甚众。平旦,有兽身没波涛中而浮其首,左右盼若求救者。道士曰:「是亦有生,必速救之。」舟者应言往,以木接上之,乃虎也。始则曚曚然,坐而舐其毛,比及岸,则瞠目视道士,跃而攫之仆地。舟人奔救,道士得不死而重伤焉。郁离子曰:「哀哉!是亦道士之过也。知其非人而救之,非道士之过乎?虽然,孔子曰:『观过斯知仁矣。』道士有焉。」

形式:

翻译

在苍筤山山脚,溪水汇合在一起流入大江。有求道的人居住在上面侍奉佛陀,非常虔诚。

一天晚上,山上发洪水,冲跑房屋塞满溪流而向下泛滥,人们骑着木头、跑到屋顶上、哭喊着求救之声连成一片。求道者备下大船,穿上蓑衣站在水边,指挥着水性好的人拿着绳索等待着。有人飘过来就投出拴着绳子的木头拉上落水者,所救活的人非常多。黎明时,有动物身在波涛中只露出头来,左右张望像是在求救的样子。求道者说:“这也是个生灵,必须马上救它!”船上的人照办了,用木头把它接上来,原来是只老虎。一开始迷迷糊糊的,坐在那里舔毛。等到了岸上,就瞪着眼睛看着求道者,跃上去把他扑倒在地。船上的人跑来救援,求道者得以活命,可是已经被老虎弄得重伤。

郁离子说:“可悲啊!这是求道者的过失啊。知道他不是人还去救它,难道不是求道者的过错么?但是,孔子说:‘看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者啊!’这个求道者不就是这样么。”

注释

苍筤(láng):虚构的山名。意谓青色的山。

道士:这里指事佛的僧人。宗密《盂兰盆经疏》下:“佛教初传北方,呼僧为道士。”

水浒:水边。

蒙蒙然:昏昏沉沉的样子。

攫(jué):抓取。

郁离子:作者自称。

“观过斯知仁矣。”句:语见《论语·里仁》。

收录诗词(1622)

刘基(明)

刘基简介

刘基,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及文学家,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相关古诗词

如梦令

明朝-刘基

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乌榜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形式: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朝-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形式:

夏日杂兴

明朝-刘基

夏至阴生景渐催,百年已半亦堪哀。

葺鳞不入龙螭梦,铩羽何劳燕雀猜。

雨砌蝉花粘碧草,风檐萤火出苍苔。

细观景物宜消遣,寥落兼无浊酒杯。

形式:

忧怀

明朝-刘基

伤离惊岁晏,引望起愁端。

落日烟中小,孤云雪外寒。

浮生无限恨,垂老异乡看。

掩泪观梅蕊,中心分外酸。

形式:

旱天多雨意五首呈石末公

明朝-刘基

旱天多雨意,云日气恒阴。

草木焦枯尽,蛟龙伏匿深。

移家愁地蹙,经国恨年侵。

已矣商岩叟,无人解作霖。

形式:

感叹

明朝-刘基

闻说苏州破,仓皇问故人。

死生俱可悼,吾道一何屯。

北去应无路,南藩自此贫。

凄凉转蓬客,泪尽浙江滨。

形式:

题鉴湖送别图

明朝-刘基

曲岸扁舟舣,澄湖祖帐开。

云生秦帝碣,雨映越王台。

荷气清瑶席,波光滟玉杯。

情深不忍别,欲去更徘徊。

形式:

题太公钓渭图

明朝-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形式:

稽句岭

明朝-刘基

白日隐岩嶅,千崖气势豪。

溪流婺女阔,山入少微高。

危石天欹侧,长风谷怒号。

干戈方自此,行役敢辞劳。

形式:

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

明朝-刘基

积雨累十日,平湖添半篙。

风连箕毕动,云傍斗牛高。

水鹳巢林木,池鱼上野蒿。

农人愁饿莩,采撷到溪毛。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