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形式:

诗词简介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年)七月书。杨凝式此帖笔法深得颜真卿《祭侄稿》的的神髓,错落有致,气势开张,以古朴茂雄浑之气扑面而来。图跋一般受制于图之框架,故杨之法书尽在法度规矩之内。清刘熙载《书概》云:“景度书机括本出于颜,而加以不衫不履,遂自成家”。

注释

卢鸿(又作鸿一):字浩然,一作灏然,生卒年月不详,是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卢家人,后来迁到洛阳,隐居嵩山(今登封市)。卢鸿学问渊博,精通籀、篆、楷、隶多种书法,善于描绘山、水、石、树,造意清气袭人,得平远之趣。卢鸿的绘画作品,主要是反映他清闲自得的隐居生活,最出名的是《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图》,包括草堂、倒景台、樾馆、云锦淙、期仙磴、涤烦矶、洞玄室、金壁潭等十景。画风与王维相近,并与王维的《辋川图》一样,名传当时与后代,表现了卢鸿在绘画艺术上的精深造诣。但可惜的是,原作久已失传,唯能见到传为李公麟的《草堂十志图》临本。但仍然能使观者领略到原作的风貌,一直成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和临摹的名画。

收录诗词(10)

杨凝式(五代十国)

杨凝式简介

五代时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癸巳子、希维居士等。杨涉子。幼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唐天祐进士,授秘书郎,直史馆。后历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官至太子太保,人称杨少师。以心疾致仕。长于歌诗,善于笔札,尤工行草,得欧阳询、颜真卿笔法。洛川寺观蓝墙粉壁上,题纪殆遍,时人以其纵诞,有杨疯子之号。有《步虚词》等。

相关古诗词

题壁

五代-杨凝式

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

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

形式:

雪晴

五代-杨凝式

春来冰未泮,冬至雪初晴。

为报方袍客,丰年瑞已成。

形式:

赠张全义

五代-杨凝式

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

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

形式:

题怀素酒狂帖后

五代-杨凝式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形式:

韭花帖

五代-杨凝式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形式:

神仙起居法帖

五代-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

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

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

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

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

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

乾祜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形式:

夏热帖

五代-杨凝式

凝式启:夏热体履佳宜,长饮酥蜜水,即欲致法席。若□□□乳之供,酥似不如也,(下数字残损)病(下二行残损)。

形式: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五代-杨凝式

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形式:

上张相

五代-杨凝式

南院司徒镇洛京,未经三月政声成。

四方群后皆如此,端坐庸夫见太平。

形式:

五代-杨凝式

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

到此今经三纪春。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