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 ·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一、二句,诗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于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絃,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

翻译

我从小离开家乡年老才返回,我的乡音没变头发却已稀疏。家乡的儿童看我是远方的客人,他们笑着问我从何处来。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

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髮。一作“面毛”。

鬓毛衰(cuī):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收录诗词(23)

贺知章(唐)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相关古诗词

回乡偶书二首 · 其一

唐朝-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形式:

咏柳

唐朝-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形式:

太和晚发

唐朝-贺知章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形式:

送人之军

唐朝-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形式:

题袁氏别业

唐朝-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形式:

春兴

唐朝-贺知章

泉疑横琴膝,花黏漉酒巾。

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形式:

董孝子黯复仇

唐朝-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形式:

回乡偶书二首 · 其二

唐朝-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形式:

答朝士

唐朝-贺知章

钑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形式: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唐朝-贺知章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