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奎律髓》:风土诗多因送人之官及远行,指言其方所习俗之异,清新隽永,唐人如此者极多。如许棠云「王租只贡金」,如周繇云「官俸请丹砂」,皆是。《王孟诗评》:顾云:「响」字奇。
《唐诗镜》:三四是山中人得景深后语。
《唐诗归》:谭云:玲然妙语,乃于送行诗得之,更妙(「树杪」句下)。锺云:「讼」字人不肯说,诗中说风土宜如此(「巴人」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好讼之俗宜先威明,不当倚文翁之教授。此见古人投赠有主意,不若今人竞作套语。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前四句通即送李之时景而成咏,音调高朗,缚有逸趣。陆伯生曰:起开爽有天趣。徐充曰:三四句对而意连极佳。陆放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用此体。
《唐诗评选》:明明两截,幸其不作折合,五六一似景语故也。意至则事自恰合,与求事切题者雅俗冰炭。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达意,景亦意,事亦意,前无古人,后无嗣者,文外独绝,不许有两。
《围炉诗话》:读王右丞诗,使人密气尘心都尽。《送梓州李使君》诗云:「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竟是山林隐逸诗。欲避近熟,故于梓州山境说起。下文……方说李使君。
《唐诗成法》:将梓州山水直写四句,声调高亮,令人陡然一惊,全不似送使君,只似闲适诗,妙极。下方写风俗、使君,七八有余意。
《近体秋阳》:形拟高雅,赠送周旋,无此天然恰称者矣。
《唐诗别裁》:斗绝(「万壑」句下)。从上蝉联而下,而本句中复用流水对,古人中亦偶见(「山中」二句下)。结意言时之所急在征戍,而文翁治蜀,翻在教授,准之当今,恐不敢倚先贤也。然此亦须活看。
《唐贤三昧集笺注》:好气势。前半如画。顾云:五六风俗俭薄处,亦见事简。又云:「不敢」二字勉词,若曰「得谓不敢乎」。
《网师园唐诗笺》:起势何等卓越(首四句下)!
《诗法易简录》:此诗起势尤为斗绝,三句承次句「山」字,四句承首句「树」字,一气相生相促,洵杰作也。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寻常景,写不出。钱湘灵;三联不是眼前语,他人何以道不出?查慎行:字字挑选。纪昀:起四句高调摩云,结二句不可解。
《唐贤清雅集》:落笔神妙,炼意工夫最深,人以为容易,不知其意匠经营惨淡也。
《唐宋诗举要》:吴曰:逆起神韵俊迈(「千山」联下)。吴曰:撰出奇语(「树杪」联下)。方植之曰: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树杪」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