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形式:

诗词简介

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诗中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翻译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近天庭,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注释

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临:居高临下。

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马铃。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评注

《韵语阳秋》:“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盖忧君谏政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

《唐诗广选》:赵子常曰:凡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之类是也。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推此可见。刘会孟曰:“星临”句与“风连西极动”相近,“星临”较奇。

《诗薮》:“九衢寒雾敛,万井曙钟多”,右丞壮语也,杜“里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精彩过之。

《杜诗说》:五、六是腹中有事、忧上猜疑,写得逼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正大冠冕,近臣规度。赵云龙曰:情思宛然,故自可想。

《唐诗评选》:前四句皆不寝之景,一字不妄。杜陵早岁诗,固有典型。

《唐诗摘钞》:“宫云去殿低”、“月傍九霄多”,皆形容宫殿之高耳。五恐宫门已开,六恐朝上已集,及数问夜漏如何,极尽胸中有事,竞夜无眠光景。又云:五、六本一意,看他句法不合掌。不寝即不寐,用寐字便不老。

《杜诗解》:此诗之妙,妙于将题劈头写尽,却出已意,得大宽转。

《唐诗归折衷》:唐云:“花”见“春”,“暮”见“宿”,五字写尽题目(“花隐”句下)。钟云:“动”字之景,在“万户”上看出。敬夫云:“动”字有神气(“星临”句下)。敬夫云:山野之言易工,仁宦之诗每俗。如“避人焚谏草”、“明朝有封事”,仕宦事也。沉冠冕之中,风神掩映矣。二诗神韵悉敌,以法律论之,稍逊“尽刻传呼”之作。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尽忠补过之意,溢于言表。查慎行:灵武即位以后,缺事多矣。岑嘉州云:“圣朝无缺事。”不如老杜“明朝有封事”为纪实也。何义门:“金钥”自内出,“玉珂”从外入。纪昀:平正妥帖,但无深味。三、四赋现景,诗话穿凿无理。结二句是五、六注解。无名氏(甲):因星月而抚民之爱,事主之忠,具见于此,所谓“文章有神”也。无名氏(乙):神采贯古,五、六展拓虚空。

《杜诗详注》:赵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乃“眼”之在句底者。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

《原诗》:又《宿左省》作“月傍九霄多”句。从来言月者,只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则曰:“月傍九霄高”,以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

《载酒园诗话又编》:老杜五言委,善写幽细之景,余万喜其正大者,如“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真堪羽翼《风》《雅》。

《读杜心解》:按三、四,只是写景,而帝居高迥,全已画出。后四,本贴“宿”字,反用“不寝”二字,翻出远神,都无滞相。

《唐诗近体》:“动”字警,“多”字有义味,他人不敢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有秀致,三、四雄亮名句,然一险一爽。在五、六自趋问结耳。

《岘佣说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是华贵语。

收录诗词(1414)

杜甫(唐)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相关古诗词

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形式:

阁夜

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形式: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朝-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形式:

石壕吏

唐朝-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式:

赠卫八处士

唐朝-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形式: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朝-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形式:

天末怀李白

唐朝-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形式:

旅夜书怀

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形式:

客至

唐朝-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形式:

江村

唐朝-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