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霍将军北伐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形式:

诗词简介

这首五言诗通过歌颂西汉名将霍去病受汉武帝指令,六次击败匈奴,保卫汉朝边境安全的功绩,表达作者自己愿意为国效命、马革裹尸的壮志豪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西汉名将,少时就以善于骑射而为人知晓,十七岁因军功封冠军侯,十九岁就统领军队大破匈奴,打下河西走廊,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二十一岁时率骑兵兵团长驱漠北,一举消灭匈奴主力,对安定边界做出卓绝贡献。此诗咏霍将军北伐,与齐梁之际南北对峙的形势有关,例如南齐武帝欲北伐,多次临琅邪城讲武;又如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梁武帝命中军将军临川王萧宏率众北伐。但诗歌的具体作年难于考订。诗人借歌咏霍去病击败匈奴事,抒发了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尽管凭借当时南方政权的国力希冀北伐成功并非易事,但诗歌所表现的进取精神,在那个时代却是难能可贵的。

秦始皇派蒙恬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馀里,使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可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北方和西北边患又变得严重了。汉武帝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的对匈奴战争,才基本确保了边地的安全。霍将军曾多次与匈奴接战,长驱二千馀里,击败左贤王,封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建功而还。诗歌首四句记出征,并描绘长城地势的险要。霍将军仗节拥旄,肩负国家重托,率部北伐,远出长城。“汗马”,或释为战功,似不确。据诗意,汗马当是西域名贵汗血马的省称。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拥旄使节,军威何其雄壮!“万里与云(一作阴)平”,承“地势险”,不仅写出长城的气势,长城外地域的广漠辽阔,而且创造出一种悲壮苍凉的氛围。“凉秋八九月”六句追叙师出长城之由。秋高气爽,马肥人壮,正是匈奴用兵的大好季节。敌骑南践幽、并两州,严重威胁西汉边地。飞狐战云密布,日色格外昏暗;瀚海兵事迭起,云雾阴霾若愁。“飞狐”,塞名,其地约在今河北蔚县东南;“瀚海”,又写作翰海,一般认为在今蒙古高原。此诗所用地名均为泛指,不必坐实。“白日晚”、“愁云生”,以边地之景渲染战事的紧急,并跌出“羽书”、“刁斗”。羽书不时断绝,军情不达,足见道路已为敌人所阻。“刁斗”,昼炊之具,夜则击之以警戒,为行军两用之物,此言昼夜为敌所惊。敌入之速,来势之猛,战事之急迫,由此可见。霍将军就是在这样警急的形势下出师长城的,他系国家安危于一己之身,责任何其重大!

“乘墉挥宝剑”八句,描绘破敌,慷慨淋漓,扣人心弦,用笔高壮。在这严峻的关头,霍将军从容不迫,登城指挥将士却敌。宝剑所向,旌旗遮空蔽日,勇士良将,无一不奋勇争先;兵法阵法,出奇制胜。“挥宝剑”,生动地描绘出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主帅形象,同时还暗用楚王登城挥太阿宝剑,晋、郑之师围楚三年一朝破败的典故,已寓克敌制胜之意。“七萃士”,周代禁军,此指勇士。“云屯”,如云屯聚,一状士多将广,二形容全军上下凝聚一心。“鱼丽”,古兵阵,见《左传·桓公五年》。“六郡”,据《汉书·地理志》,汉金城、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多出名将。真是将精卒勇,锐不可当。“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这两句是破敌过程的小插曲。“胡笳”、“羌笛”,边地少数民族乐器。“高秋八九月,胡地早风霜”(吴均《胡无人行》),远离中原,北出边关,深入荒漠,羌笛一曲,胡笳数声,未免牵动征战将士的乡思之情。气候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更见将士对国家的忠良气节。在铺叙紧张的战事中插入“胡笳”两句,文势起伏,回肠荡气,避免了行文的平板,更能打动人心。“骨都”、“日逐”,均匈奴侯王名。“自詟”,自惊慑;“亡精”,丧精亡魄,丢魂失胆。在霍将军的指挥下,击败了匈奴,北伐获得全胜。“自詟”、“亡精”,反衬霍将军的胆威及非凡的军事才能。上一节用“羽书”、“刁斗”,这一节用“胡笳”、“羌笳”,上一节用“飞狐”、“瀚海”,这一节用“骨都”、“日逐”,步步相为映发,相互照应,遣词谋篇用心良苦。

“玉门”至篇终,回师后事。“斥候”,今言侦察兵。玉门一带,战火已停。武帝为霍将军营造最好的住宅,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遂传为千古美谈。“万庾积”,言其位尊禄厚;“百行成”,言其才高望重。“玉门”四句,极形容霍将军屡建功勋后受到国家的优宠。天长地久,但是人生短暂;将军虽然功成名就,但享福未多,人已迁化(死时年仅二十四)。“激楚”,楚歌曲;“高台倾”,指霍去病之死。“位登”,“功立”后嵌入“天长”四句,沉郁低回,紧接着又用“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两句振起作结,先抑后扬,顿挫跌宕,情调慷慨激昂,高亢有力。“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名为麒麟阁。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图画股肱之臣的形貌,署其官爵姓名于阁,以思其美。此诗借宣帝事,指出骠骑虽然过早谢世,但名雄千古,为后人所敬慕。

虞羲作品今存不多,但其诗作在南齐时就以其独特的“清拔”风格受到永明代表诗人谢朓的嗟赏称颂。后人评此诗曰:“高壮开唐人之先,巳稍洗尔时纤卑习气矣”(《采菽堂古诗选·卷二十八》);“不为纤靡之习所困,居然杰作”(《古诗源》卷十三),都较准确地指出它与齐梁之际众作不同的特色在于不纤弱,在于高壮有气势。的确,齐梁间诗坛上能结合时事,寄寓作者高怀壮志,昂奋激发人心的诗作并不多见。此诗《文选》归入“咏史”类,篇幅还是较长的,何焯云:“妙在起伏,非徒铺叙为工”(《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由于诗人善于驾驭,避免咏史诗较常见的平铺直叙,写得起伏跌宕。诗中描写边塞的一些语词、典故,多可回味,有的甚至为后代边塞诗所习用。此诗上承鲍照描写边塞的诗作(如《代出自蓟北门行》),下开唐人边塞诗之先,虽然情调尚不及唐人的俊快刚健,但如何焯所指出,实为杜甫《前后出塞》所祖,在边塞诗的发展过程中有积极的意义。

注释

咏霍将军北伐:选自《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亦收录此诗)。霍将军,即西汉名将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

汗马:有人将汗马释为战功,似不确。据诗意,汗马当是西域名贵汗血马的省称。将军乘骑高大的汗血马、拥旄使节,军威何其雄壮!

虏骑:《宣统固原州志》和《民国固原县志》作“胡骑”,此据其他版本改。

幽并:即幽州和并州,古代燕赵之地。

飞狐:塞名,其地约在今河北蔚县东南。

瀚海:又写作翰海,一般认为在今蒙古高原。此诗所用地名均为泛指,不必坐实。

羽书:古时征调军队的文书,上插鸟羽表示紧急,必须速递。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用来煮饭,夜则以巡更。

乘墉:登上城墙。墉,城墙。

旍:同“旌”,旗帜。

云屯:如云屯聚,一状士多将广,二形容全军上下凝聚一心。

七萃士:周代禁军,此指勇士。

鱼丽:古代车战的一种阵法。

六郡兵:六郡,指汉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多出名将。

骨都:指匈奴官名骨都侯,冒顿单于设置。

自詟:自惊慑。詟,“慑”的异体字。

日逐:匈奴王号,也为官名。

亡精:丧精亡魄,丢魂失胆。

玉门:指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斥候:亦作“斥堠”,侦察、候望。亦指侦察敌情的士兵。

甲第始修营:霍去病因击败匈奴有功,汉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拒绝说:“匈奴未灭,无以为家。”这句诗是说,现在可以修府第了。甲第,本谓封侯者的住宅。

万庾积:上万处堆积在露天的谷物。言其位尊禄厚。

百行成:言其才高望重。百行,多方面的品行。

激楚:楚歌曲。

高台倾:指霍去病之死。霍去病虽然功成名就,但享福未多,年仅二十三岁就去世了。

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图画其像于阁,遂名为麒麟阁。

收录诗词(13)

虞羲(南北朝)

虞羲简介

南朝齐梁间诗人,会稽馀姚(今浙江馀姚市)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少有才学,七岁能属文。南齐时,以太学生游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历始安王侍郎、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兼记室参军。诗为谢脁所称赏。入梁,官至为晋安王侍郎。事迹附见《南史·卷五九·王僧孺传》。史称其“盛有才藻,卒于晋安王侍郎”(《南史》)。梁武帝天监中卒。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诗中歌颂霍去病伐匈奴的战功,并对他的早死感到惋惜,反映了齐梁间一些人希望北伐、平定中原的意愿。虞羲还有一首抒情诗《送友人上湘》写离别之情:“共盈一樽酒,对之愁日暮;汉广虽容,风悲未可渡。”用典贴切,感情真挚。其他如《见江边竹》、《春郊》、《咏秋月》等,也有一些清丽之句。虞羲原有集十一卷,《隋书·经籍志》录有《虞羲集》九卷,已佚。今仅存文一篇,诗十二首,收入《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相关古诗词

咏霍将军北伐

南北朝-虞羲

拥旄为汉将,汗马出长城。

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

凉秋八九月,虏骑入幽并。

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

乘墉挥宝剑,蔽日引高旍。

云屯七萃士,鱼丽六郡兵。

胡笳关下思,羌笛陇头鸣。

骨都先自詟,日逐次亡精。

玉门罢斥候,甲第始修营。

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

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

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形式:

送友人上湘诗

南北朝-虞羲

濡足送征人,褰裳临水路。

共盈一樽酒,对之愁日暮。

汉广虽容舠,风悲未可渡。

佳期难再得,但愿论心故。

沅水日生波,芳洲行坠露。

共知丘壑改,同无金石固。

形式:

数名诗

南北朝-虞羲

一去濠水阳,连翩远为客。

二毛飒已垂,家贫无所择。

三径日荒疏,徭人心不怿。

四豪不降意,何事黄金百。

五日来归者,朱轮竟长陌。

六郡轻薄儿,追随穷日夕。

七发动音容,宾从纷奕奕。

八表服英严,光光满坟藉。

九流意何以,守玄遂成白。

十载职不移,来归落松柏。

形式:

见江边竹诗

南北朝-虞羲

挺此贞坚性,来树朝夕池。

秋波漱下趾,冬雪封上枝。

葳蕤防晓露,葱茜集羁雌。

含风自飒飒,负雪亦猗猗。

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

但恨非嶰谷,伶伦未见知。

形式:

春郊诗

南北朝-虞羲

光风转蕙亩,香雾郁兰津。

暄迟蝶弄葩,景丽鸟和春。

樵歌喧垄暮,渔枻乱江晨。

山中芳杜若,依依独思人。

形式:

咏秋月诗

南北朝-虞羲

影丽高台端,光入长门殿。

初生似玉钩,裁满如团扇。

泛滥浮阴来,金波时不见。

傥遇赏心者,照之西园宴。

形式:

橘诗

南北朝-虞羲

冲飙发陇首,朔雪度炎洲。

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

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

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

形式:

望雪诗

南北朝-虞羲

岁杪云昼昏,玄池冰夜结。

远风金河起,吹我玉山雪。

形式:

敬赠萧咨议诗

南北朝-虞羲

璇源派水,玉树分柯。

投殷于宋,佐汉而酂。

九畴攸叙,一画载歌。

象贤弈叶,衮服逶迤。(一章)

自兹以降,朝端国右。

鸣玉在腰,纳言加首。

有钟有石,无凋无朽。

令问令望,如琼如玖。(二章)

相门出相,德门有德。

弱冠登朝,淑问玄塞。

弱冠伊何,有典有则。

淑问伊何,自南自北。(三章)

五芝秀草,八桂嘉树。

五马骋涂,八龙游雾。

彼令兄弟,方之有裕。

并列大夫,登高而赋。(四章)

受言载笔,遂典群流。

天禄不校,白兽未仇。

申辕风雅,邹郯春秋。

彝文不斁,职此之由。(五章)

帝念师旅,诏参帷慕。

对曰戎车,未之先学。

归陈俎豆,拂衣行乐。

容止可观,卷舒可度。(六章)

千乘之后,好道轼闾。

开府之日,有弓有舆。

久勤引领,独下辟书。

鸣笳启路,托乘后车。(七章)

枚叟上书,吴王弗纳。

夫君正谏,直道难合。

有伐问仁,阳狂不答。

乃蒙矢刃,永离噂𠴲。(八章)

退食自公,多历年所。

思归养素,豫闻斯语。

终日下帷,情非待举。

如蘧如惠,此出此处。(九章)

吾人下走,国士见知。

同游宛洛,并泛涟漪。

轻萝易动,遂别芳枝。

蹈之不足,托此差池。(十章)

形式:

赠何录事諲之诗十章

南北朝-虞羲

历历斗维,王畿所止。

滔滔灊汉,天步之纪。

金耀圆图,玉澈方汜。

蕴灵擢秀,载笃君子。(一章)

于穆君子,左角佩觿。

从群竹骑,取俊游儿。

昂昂千里,宛宛长离。

同规同矩,异雄守雌。(二章)

早弃幼志,夙耽强学。

唯道是修,何土不乐。

将英竹箭,聊游稽岳。

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三章)

有德有行,如圭如璋。

乐山乐水,令问令望。

辞家观国,为龙为光。

唯兄唯弟,元方季方。(四章)

汉北张生,洛阳贾子。

秩宗是佐,淑问不已。

佥曰允谐,肃恭帝祉。

于斯为盛,齐称得士。(五章)

中槐如宿,上阁如云。

握兰正典,执笔司文。

方瑜等润,比桂争芬。

能照时宰,绩着人君。(六章)

帝子南牧,孔殷是抚。

白水悠悠,青原庑庑。

贲之束帛,不日来取。

如马如枚,长裾上府。(七章)

咨余下走,中田获菽。

乃裹糇粮,遂去乡塾。

既曰觏止,朝游夕宿。

如佩萱兰,久知芬馥。(八章)

共化之选,古谓惟良。

能柔下邑,必惠上邦。

大君有命,朱襮绣裳。

方同汲子,重卧淮阳。(九章)

嘉命显承,方驾兰汜。

如彼飞鸿,抟风千里。

极目宁皋,劳心无已。

苏歌有慰,逖听倾耳。(十章)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