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25年亲祭孔子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嗟叹了孔子复杂坎坷、栖遑不遇的一生,对孔子生前的际遇深表同情,对他寄予了深深的悼念。诗中连用数典,比较集中地概括了孔子心怀壮志而始终不得志的一生,表现了对孔子的尊崇,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尊儒思想的反映。全诗命意严正,构思精巧,语言朴实,风格沉郁。

翻译

尊敬的孔老夫子,你一生劳碌奔波,周游列国,究竟想要做成什么呢?如今这地方还是鄹县的城邑,你终被安葬在了出生的土地,然而你的旧宅曾被后人毁坏,改建为鲁王宫。在你生活的当时,凤鸟不至,你叹息命运不好;麒麟出现,你又忧伤哀怨,感叹世乱道穷。你一生不如意,看今日你端坐在堂前两楹间,接受后人的顶礼祭奠,正如同你生前梦境中所见的一样,想必你也该稍感慰藉了吧。

注释

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

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称。何为者:犹“何为乎”。者:无义。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无处安身。《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鄹: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孔子父叔梁纥为鄹邑大夫,孔子出生于此,后迁曲阜。鄹氏邑:鄹人的城邑。

“宅即”句:相传汉鲁共(恭)王刘余(景帝子)曾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及升堂,闻金石丝竹之音,乃不敢坏。

“叹凤”句:《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说凤至象征圣人出而受瑞,今凤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亲见圣之叹。否(pǐ):不通畅,不幸。身否:身不逢时之意。

“伤麟”句:麟,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见《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麕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今看”句:《礼记·檀弓上》,记孔子曾语子贡云:“予畴昔之夜,坐奠于两楹之间。……予殆将死也。”两楹奠:指人死后灵柩停放于两楹之间,喻祭祀的庄严隆重。两楹:指殿堂的中间。楹:堂前直柱。奠:致祭。

末二句大意为:孔子说他曾经夜梦自己坐于两柱之间受人祭奠,他的梦于今天实现了。

评注

沈德潜: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

纪昀:只以唱叹取神最妙。”“五六句叹嗟伤怨,用字重复,虽初体常有之,然不可为训。

收录诗词(75)

李隆基(唐)

李隆基简介

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年出生在神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第三子,母窦德妃。庙号“玄宗”,又因其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多称其为唐明皇,另有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后赐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葬于泰陵。

相关古诗词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唐朝-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形式:

端午

唐朝-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形式:

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

唐朝-李隆基

鲁卫情先重,亲贤爱转多。

冕旒丰暇日,乘景暂经过。

戚里申高宴,平台奏雅歌。

复寻为善乐,方验保山河。

形式:

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

唐朝-李隆基

地有招贤处,人传乐善名。

鹜池临九达,龙岫对层城。

桂月先秋冷,蘋风向晚清。

凤楼遥可见,仿佛玉箫声。

形式: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

唐朝-李隆基

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湲。

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宣。

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形式:

旋师喜捷

唐朝-李隆基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

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

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

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形式:

途次陕州

唐朝-李隆基

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陕中。

山川入虞虢,风俗限西东。

树古棠阴在,耕馀让畔空。

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

形式:

野次喜雪

唐朝-李隆基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繁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形式:

送贺知章归四明

唐朝-李隆基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形式:

轩游宫十五夜

唐朝-李隆基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