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诗话》:《昭君村》云:「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亦佳句。
《唐诗品汇》:刘云:起得磊落(「群山万壑」二句下)。
《汇编唐诗十集》:吴云:此篇温雅深邃,杜集中之最佳者。钟、谭求深而不能探此,恐非网珊瑚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郭浚曰:悲悼中,难得如此风韵。五、六分承三、四有法。周珽曰:写怨境愁思,灵通清回,古今咏昭君无出其右。陈继儒曰:怨情悲响,胸中骨力,笔下风电。
《杜臆》:因昭君村而悲其人。昭君有国色,而入宫见妒;公亦国士,而入朝见嫉:正相似也。悲昭以自悲也。……「月夜」当作「夜月」,不但对「春风」,而与夜月俱来,意味迥别。
《唐诗评选》:只是现成意思,往往点染飞动,如公输刻木为鸢,凌空而去。首句是极大好句,但施之于「生长明妃」之上,则佛头加冠矣。故虽有佳句,失所则为疵颣。平收不作记赞,方成诗体。
《杜诗解》:咏明妃,为千古负材不偶者,十分痛惜。「省」作省事之省。若作实字解,何能与「空归」对耶?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
《杜诗详注》:朱瀚曰;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结处,言托身绝域而作胡语,含许多悲愤。陶开虞曰:此诗风流摇曳,杜诗之极有韵致者。
《围炉诗话》:子美「群山万壑赴荆门」等语,浩然一往中,复有委婉曲折之致。
《唐宋诗醇》:破空而来,文势如天骥下坂,明珠走盘。咏明妃者,此首第一;欧阳修、王安石诗犹落第二乘。
《唐诗别裁》:咏昭君诗,此为绝唱,馀皆平平。至杨凭「马驼弦管向阴山」,风斯下矣。
《读杜心解》: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之归宿处。……中四,述事申哀,笔情缭绕。「一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何极!
《杜诗镜铨》:起句: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李子德云:只叙明妃,始终无—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王阮亭云:青邱专学此种。
《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网师园唐诗笺》:奔腾而来,悲壮浑成,安得不推绝唱!
《随园诗话》:同一著述,文曰作,诗曰吟,可知音节之不可不讲。然音节一事,难以言传。少陵「群山万壑赴荆门」,使改「群」字为「千」字,便不入调。……字义一也,时差之毫厘,失以千里,其他可以类推。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笔老峭而情事已尽,后半沈郁,结最缠绵。评:开口气象万千,全为「明妃村」三字作势。而下文「紫台」、「青冢」亦俱托起矣。且「赴」字、「尚有」字、「独留」字,字字相生,不同泛率,故是才大而心细。
《唐宋诗举要》:吴曰:庾信、宋玉皆词人之雄,作者所以自负。至于明妃,若不伦矣;而其身世流离,固与己同也。篇末归重琵琶,尤其微旨所寄,若曰:虽千载已上之胡曲,苟有知音者聆之,则怨恨分明若面论也。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
《诗境浅说》:咏明妃诗多矣,沈归愚推此诗为绝唱,以能包举其生平,而以苍凉激楚出之也。首句咏荆门之地势,用一「赴」字,沉着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