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诗话》: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继者。
《瀛奎律髓》:老杜七言律诗一百五十九首,当写以常玩,不可暂废。今“登览”中选此为式。“锦江”、“玉垒”一联,景中寓情;后联却明说破,道理如此,岂徒模写江山而已哉!
《唐诗品汇》:刘云:“先主庙中乃亦有后主,此亡国者何足祠!徒使人思诸葛《梁父》之恨而已。《梁甫吟》亦兴废之感也。武侯以之。”
《唐诗归》:谭云:“常人以‘花近高楼’,何伤心之有?心亦有粗细雅俗,非其人不知。”鍾云:“对花伤心,亦诗中常语,情景生于‘近高楼’三字(首句下)。”鍾云:“动不得,却不板样(‘锦江春色’二句下)。”鍾云:“七字蓄意无穷(‘可怜后主’句下)。”
《杜臆》:此诗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错愕;而伤之故,至末始尽发之,时竟不使人知,此作诗者之苦心也……首联写登临所见,意极愤懑,词犹未露,此亦急来缓受,文法固应如是。言锦江春水与天地俱来,而玉垒云浮与古今俱变,俯视宏阔,气笼宇宙,可称奇杰。而佳不在是,止借作过脉起下。云“北极朝廷”如锦江水源远流长,终不为改;而“西山寇盗”如玉垒浮云,悠起悠灭,莫来相侵。……“终”、“莫”二字有微意在。
《瀛奎律髓汇评》:冯班:“拘情景便非高手。”查慎行:“发端悲壮,得笼罩之势。”纪昀:“何等气象!何等寄托!如此种诗,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无名氏(乙):“起情景悲辏,三、四壮丽不板,五、六忠赤生动,结苍深,一字不懈,殆亦可冠长句。”
《唐诗镜》:三、四空头,且带俚气,凡说豪、说霸、说高、说大、说奇、说怪,皆非本色,皆来人憎。第五句有疵,结二语浑浑大家。
《杜诗集评》:李因笃云:“造意大,命格高,真可度越诸家。”
《唐诗训解》: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因登楼而望西北,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公以自况。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三、四宏丽奇幻,结含意深浑,自是大家”,蒋一葵曰:“起二句呼应,后六句皆所以伤心之实。第三句野马絪缊,极自万里;第四句苍狗变化,瞬息千年。五、六因登楼而望西北,末上句有兴亡之感,落句自况。”徐中行曰:“天地、古今,直包括许多景象情事。”郭浚曰:“此诗悲壮,句句有力,须看他用字之妙。”黄家鼎曰:“触时感事,一读一悲怆。”周珽曰:“酸心之语,惊心之笔,落纸自成悲风凄雨之状。”
《唐风定》:胸中阔大,亦自诸家不及。
《杜诗详注》:朱瀚曰:“俯视江流,仰观山色,矫首而北,矫首而西,切登楼情事;又登楼以望荒祠,因念及卧龙一段忠勤,有功于后主,伤今无是人,以致三朝鼎沸,寇盗频仍,遂彷徨徙倚,至于日暮,犹为《梁甫吟》,而不忍下楼,其自负亦可见矣。”
《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气色语,然已藏下感时意矣(‘玉垒浮云’句下)。”唐士雅云:“警吐蕃须峻,三字甚健。”敬夫云:“词气太婉,于情事未称(‘西山寇盗’句下)。”
《唐诗贯珠》:五、六与“今”字有血脉,结则吊古之意。
《唐宋诗醇》:申涵光曰:“‘北极’、‘南山’二语,可抵一篇《王命论》。”
《唐诗别裁》: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杜诗镜铨》:首二句倒装突兀。李子德云:“造意大,命格高,真可度越诸家。”吴东岩曰:“‘可怜’字、‘还’字、‘聊为’字,伤心之故,只在吞吐中流出。”
《唐诗近体》:律法甚细,隐衷极厚,不独以雄浑高阔之象,陵轹千古。妙在倒装(“花近高楼”二句下)。
《增订唐诗摘钞》:次句只了“伤客心”三字。下最难接。看此词句浑雅,而兴韵无亏,绝不堕怒骂一流。首二句在后人必云:“花近高楼此一临,万方多难客伤心。”盖不知唐贤运意曲折,造句参差之妙耳。若尾联之寓意保曲,更万非所及。全诗以“伤客心”三字作骨。
《网师园唐诗笺》:雄浑天成,茏罩一切。钱笺谓代宗任用程元振、鱼朝恩致蒙尘之祸,故以后主之任黄皓比之。
《历代诗法》:虚处取神,其实一字不闲投,逐句接递,故为奇绝。
《岘佣说诗》: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决也。
《唐七律选》:自“花近高楼”起便意兴勃发。下句虽奇廓,然故平实有至理,总是纵横千万里,上下千百年耳(首四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