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更漏子·春夜阑》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情。上片写春夜相思。或直道情怀,或以景烘情,把相思孤独之情写深、写苦。下片写天晓后的怨情。“偏怨别”二句,加一倍写怨深;“庭下”句,以景烘情;末三句,以乐写哀,浓化了主人公的怨情。全篇情景交融,含蓄深婉。
春的深夜静静的,春的思愁绵绵不绝,花丛外杜鹃鸟的声声啼叫,似在挽留西去的残月。相思的人不见踪影,相思的梦也难成,我那孤独的心,如红纱罩里的一点残灯。
最恨的是这时分别,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阶下的丁香花繁叶茂,每一朵都似同心结。夜雾渐渐地飘散,朝霞在天边灿烂,梁间呢喃着亲亲的细语,飞来了一双春天的燕。
春夜阑:春夜将尽。阑,尽。
春恨:春日的思愁。切:急切,这里有绵绵不觉之意。
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难凭:无所依托。
芳节:百花盛开时节,犹言春天时节。
丁香千结:此处谓固结不开,犹人之愁固结不解。千,一作“半”。
宵雾:夜雾。
晖:光辉灿烂,一作“辉”。
陈廷焯《云韶集》:“‘红纱一点灯’,真妙。我读之不知何故,只是瞪目呆望,不觉失声一哭。我知普天下世人读之,亦无不膛目呆望失声一哭也。”“‘红纱一点灯’五字五点血。”
俞陛云《五代词选释》:“上阕言春夜之怀人。质言之,人既不见,虚索之梦又无凭,则当前相伴,惟此一点纱灯,照我迷离梦境耳。下I阕言春日之怀人,霞明雾散,见燕双而人独也。”
李冰若《栩庄漫记》:“文锡词质直寡味,如此首之婉而多怨,绝不概见,应为其压卷之作。”
毛文锡,,字平珪,唐末五代时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鸂鶒还相趁。
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深相忆,莫相忆,相忆情难极。银汉是红墙,一带遥相隔。
金盘珠露滴,两岸榆花白。风摇玉佩清,今夕为何夕?
昨夜西溪游赏,芳树奇花千样。锁春光,金尊满,听弦管,娇妓舞衫香暖。
不觉到斜晖,马驮归。
红粉楼前月照,碧纱窗外莺啼。梦断辽阳音信,那堪独守空闺。
恨对百花时节,王孙绿草萋萋。
桃花流水漾纵横,春昼彩霞明。刘郎去,阮郎行,惆怅恨难平。
愁坐对云屏,算归程。何时携手洞边迎,诉衷情。
鸳鸯交颈绣衣轻,碧沼藕花馨。偎藻荇,映兰汀,和雨浴浮萍。
思妇对心惊,想边庭。何时解佩掩云屏,诉衷情。
豆蔻花繁烟艳深,丁香软结同心。翠鬟女,相与,共淘金。
红蕉叶里猩猩语,鸳鸯浦。镜中鸾舞,丝雨,隔荔枝阴。
绿树春深,燕语莺啼声断续,惠风飘荡入芳丛,惹残红。
柳丝无力袅烟空,金盏不辞须满酌,海棠花下思朦胧,醉春风。
新春燕子还来至,一双飞。垒巢泥湿时时坠,涴人衣。
后园里看百花发,香风拂,绣户金扉。月照纱窗,恨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