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蔡子笃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以溯大江。

蔚矣荒涂,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乱离多阻。

济岱江行,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虽则追慕,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言授斯诗。

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形式:

诗词简介

《赠蔡子笃》是王粲避难荆州时所作。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粲从长安避乱到荆州,与同时来此避难的蔡睦(字子笃,后为魏尚书)为友。不久,蔡睦还故里,王粲作此诗赠之。这首诗在惜别的伤感中注入了深厚的情意,寄寓了诚挚的友谊,写得古朴典雅,深得《雅》诗之致。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这是《诗经》中“兴”的手法的再现:以展翅东飞的鸾鸟为起兴,引出下文友人东归故里。鸾是凤凰一类的神鸟,作者用它来比附蔡睦,也足见他对朋友品德的推崇。“我友云徂,言戾旧邦。舫舟翩翩,以溯大江。”意思是:我的朋友将要离去,回归故乡。那两船相并而成的舫舟,将载着他轻快地顺流东去。溯,这里是顺流而下之意,蔡睦是从荆州回归故里会稽。这四句,转入正题。“蔚矣荒涂,时行靡通。”但旅途并不平坦,不仅要颠簸于风浪之间,而且还要经过荒凉险僻、交通断绝之地。这里看上去是写自然环境,其实也暗示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军阀混战,连年不息,路上自然不得安宁。虽是平平常常的四句,但是关切之情却自然流出。“慨我怀慕,君子所同。”好友的还乡,也牵动了诗人自己梦魂萦绕的思乡之情。恋乡思亲是人之常情,并不因环境的改变、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这正如诗人在《登楼赋》中所说的“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这一段是道别的序曲,文字虽然看似平常,但诗人心情的变幻:企羡、关心、慨叹、自伤,却已经表现得一波三折、曲折委婉。下面,是惜别的高潮。“悠悠世路,乱离多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有谁没经历过乱离与险阻?“济岱江衡,邈焉异处。”——北方的济水和南方的大江、北方的岱宗和南方的衡岳,它们永远是相去邈远,难以相会的。这两句,已经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离别的悲哀。但诗人似乎觉得意犹未足,于是又连用两个比喻,进一步揭示出这次分别的真正悲哀:“风流云散,一别如雨”。这次离别犹如风吹浮云,顷刻离散;又如天上落下的雨水,再难返回。这就是古诗中常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而这两个新颖、精巧的比喻。又使屈原那内涵丰富的名句,获得了形象生动的注解。无怪乎陈祚明说“风流云散’八字,飘渺悲凄”(《采菽堂古诗选》),吴淇说“炼得精峭”(《六朝选诗定论》)。“人生实难,愿其弗与。”这样的离别,自然要引起诗人的无限感慨:人生实在艰难,美好的愿望总是难以实现。“瞻望遐路,允企伊伫”。诗人想像:当舫舟远去之际,自己只能伫立翘望,直至它企足难见。多少怀恋,无限凄凉,只能尽归于无言。

下面,诗人从惜别转入自己内心悲伤的诉说。“烈烈”四句是说时值寒冬,凄风苦雨,甚至鱼、雁都归渊还巢,潜隐不出。在这严酷的气候之下,“苟非鸿雕,孰能翻飞?”——如果不是那大雕,谁又能展翅凌空?在这里,诗人用鱼、雁和大雕的对比,树立了一个搏击风霜的敢作敢为的强者形象;然而,这个敢作敢为的形象,也就是蔡子笃的形象,又反衬出下文中自己的无能为力。两层对比,一层翻出一层,笔法极为新奇。“虽则追慕,予思罔宣。”诗人纵然向慕好友的勇气,想追步他的后尘;但当时江南尚算安宁。子笃还能回故乡会稽,而诗人的北方故土,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归道难觅。这充填胸臆的刻骨乡思,又无处可以宣泄。于是,“瞻望东路,惨怆增叹”。诗人远望着东去的路途,凄楚悲伤的感情涌上心头,长吁短叹,无法抑制。是怀恋,还是企羡?是担忧,还是感伤?个中滋味,实万难分辨。“率彼江流,爰逝靡期。”意思是说:你沿着江流而去,一去就不知道后会何时。“君子信誓,不迁于时。及子同寮,生死固之。”意思是说:但我们是君子之交,那往日的友谊信誓,决不会因日月的消逝而淡忘。更何况我和你是自幼同窗,友情非同他人,自然要终身相忆,至死不逾。这四句,是激切而热烈的肺腑之词,至情之言。在上文的衬托下,更显得情深意挚,催人泪下。这一段,可以当作双方的誓约来看,既是诗人自己的信念,也是对于好友的期望。

最后是赠别。“何以赠行,言授斯诗。”古人有临别赠言的习俗,诗人在与好友分手之际,赋诗赠行,一表情谊。“中心孔悼,涕泪涟洏。”诗人的内心非常悲伤,不禁涕泪横流。最后,他又深沉地向好友作了保证:“嗟尔君子,如何勿思?”——对你的一切,我将永远不忘!全诗到此结束,而馀音回荡,久久不息。这个结尾平实沉稳,情理兼备,足见作者功力。

何焯说:“仲宣四言,可谓雅人深致,但于《三百篇》太近,似少警策。”(《义门读书记》)此论颇中肯綮。但这首诗虽然有些模拟痕迹,而风格古雅有则,语言也富有表现力,仍不失为四言诗的佳作。

收录诗词(24)

王粲(汉)

王粲简介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公元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著《英雄记》,《三国志·王粲传》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相关古诗词

登楼赋

汉朝-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形式:

七哀诗三首

汉朝-王粲

【其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二】

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

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

山冈有馀映,岩阿增重阴。

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

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

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 

【其三】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形式:

杂诗

汉朝-王粲

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

曲池扬素波,列树敷丹荣。

上有特栖鸟,怀春向我鸣。

褰衽欲从之,路险不得征。

徘徊不能去,伫立望尔形。

风飙扬尘起,白日忽已冥。

回身入空房,托梦通精诚。

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

形式:

赠蔡子笃

汉朝-王粲

翼翼飞鸾,载飞载东。

我友云徂,言戾旧邦。

舫舟翩翩,以溯大江。

蔚矣荒涂,时行靡通。

慨我怀慕,君子所同。

悠悠世路,乱离多阻。

济岱江行,邈焉异处。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

人生实难,愿其弗与。

瞻望遐路,允企伊伫。

烈烈冬日,肃肃凄风。

潜鳞在渊,归雁载轩。

苟非鸿雕,孰能飞翻?

虽则追慕,予思罔宣。

瞻望东路,惨怆增叹。

率彼江流,爰逝靡期。

君子信誓,不迁于时。

及子同寮,生死固之。

何以赠行?言授斯诗。

中心孔悼,涕泪涟洏。

嗟尔君子,如何勿思!

形式:

赠士孙文始

汉朝-王粲

天降丧乱,靡国不夷。

我暨我友,自彼京师。

宗守荡失,越用遁违。

迁于荆楚,在漳之湄。

在漳之湄,亦克宴处。

和通篪埙,比德车辅。

既度礼义,卒获笑语。

庶兹永日,无愆厥绪。

虽曰无愆,时不我已。

同心离事,乃有逝止。

横此大江,淹彼南汜。

我思弗及,载坐载起。

惟彼南汜,君子居之。

悠悠我心,薄言慕之。

人亦有言,靡日不思。

矧伊嬿婉,胡不凄而?

晨风夕逝,托与之期。

瞻仰王室,慨其永叹。

良人在外,谁佐天官?

四国方阻,俾尔归蕃。

尔之归蕃,作式下国。

无曰蛮裔,不虔汝德。

慎尔所主,率由嘉则。

龙虽勿用,志亦靡忒。

悠悠澹澧,郁彼唐林。

虽则同域,邈其迥深。

白驹远志,古人所箴。

允矣君子,不遐厥心。

既往既来,无密尔音。

形式:

从军诗五首

汉朝-王粲

【其一】

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西边收地贼,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秋山,酒肉逾川坻。

军中多饫饶,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馀资。

拓地三千里,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相随把锄犁。

熟览夫子诗,信知所言非。

【其二】

凉风厉秋节,司典告详刑。

我君顺时发,桓桓东南征。

泛舟盖长川,陈卒被隰垌。

征夫怀亲戚,谁能无恋情。

拊衿倚舟樯,眷眷思邺城。

哀彼东山人,喟然感鹤鸣。

日月不安处,人谁获恒宁。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今我神武师,暂往必速平。

弃馀亲睦恩,输力竭忠贞。

惧无一夫用,报我素餐诚。

夙夜自恲性,思逝若抽萦。

将秉先登羽,岂敢听金声。

【其三】

从军征遐路,讨彼东南夷。

方舟顺广川,薄暮未安坻。

白日半西山,桑梓有馀晖。

蟋蟀夹岸鸣,孤鸟翩翩飞。

征夫心多怀,凄凄令吾悲。

下船登高防,草露沾我衣。

回身赴床寝,此愁当告谁。

身服干戈事,岂得念所私。

即戎有授命,兹理不可违。

【其四】

朝发邺都桥,暮济白马津。

逍遥河堤上,左右望我军。

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率彼东南路,将定一举勋。

筹策运帷幄,一由我圣君。

恨我无时谋,譬诸具官臣。

鞠躬中坚内,微画无所陈。

许历为完士,一言犹败秦。

我有素餐责,诚愧伐檀人。

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

【其五】

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

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

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雚蒲竟广泽,葭苇夹长流。

日夕凉风发,翩翩漂吾舟。

寒蝉在树鸣,鹳鹄摩天游。

客子多悲伤,泪下不可收。

朝入谯郡界,旷然消人忧。

鸡鸣达四境,黍稷盈原畴。

馆宅充廛里,士女满庄馗。

自非贤圣国,谁能享斯休。

诗人美乐土,虽客犹愿留。

形式:

咏史

汉朝-王粲

自古无殉死,达人所共知。

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结发事明君,受恩良不訾。

临没要之死,焉得不相随。

妻子当门泣,兄弟哭路垂。

临穴呼苍天,涕下如绠縻。

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同知埋身剧,心亦有所施。

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黄鸟作悲诗,至今声不亏。

形式:

浮淮赋

汉朝-王粲

从王师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

背涡浦之曲流兮,望马邱之高澨。

泛洪橹于中潮兮,飞轻舟乎滨济。

建众樯以成林兮,譬无山之树艺。

于是迅风兴铸,钲鼓若雷。

旌旄翳日,若鹰飘逸,递相兢轶。

凌惊波以高鹜,驰骇浪而赴敌。

如舟徒之巧极,美榜人名闲疾。

白日未移,前驰已届。

群师按部,左右就队。

舳舻千里,名卒亿计。

运慈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芥蒂。

济元勋于一举,垂休绩于来裔。

形式:

公燕诗

汉朝-王粲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罍。

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欢,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愿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

形式:

汉朝-王粲

吉日简清时,从君出西园。

方轨策良马,并驰厉中原。

北临清漳水,西看柏杨山。

回翔游广囿,逍遥波渚间。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