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词为感时抒愤,充满爱国激情。上阕铺写江淮宋金对峙形势。「平」、「悄」,见边防静寂无险可守。「追想」贯以下六句,回溯靖康之难,感叹中原沉沦。「隔水毡乡」,谓强虏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呼应首句,折入现实。「区脱」、「宵猎」、「骑火」、「笳鼓」,状敌方演武临边,有声有色,虎视眈眈。与上文「悄边声」适成对照。下阕倾诉壮志难酬的忠愤。「念」字领起,感念无地用武,岁月不居一层,朝廷休兵主和一层,遗民盼望恢复一层,末后收拢到志士的忠愤泪水。全篇叙事、陈情、次第井然,铺叙展衍,气局阔大,骈散排比,节奏紧促,辞情激壮,感愤淋漓。

翻译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的野草丛茂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寒冷的秋风在劲吹,边塞上的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沧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和泗水边,在弦歌交奏的礼乐之邦,也已变成膻腥一片。隔河相望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进牛羊返回圈栏,纵横布置了敌军的前哨据点。看金将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整片平川,胡笳鼓角发出悲壮的声音,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埃的侵蚀和污染,满怀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流失,壮心徒自雄健,刚暮将残。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朝廷正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匆匆,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传说留下中原的父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仪仗,翠盖车队彩旗蔽空,使得行人来到此地,一腔忠愤,怒气填膺,热泪倾洒前胸。

注释

六州歌头:词牌名。

长淮:指淮河。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与金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此句即远望边界之意。

关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齐及关塞。谓边备松驰。莽然,草木茂盛貌。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句:意谓飞尘阴暗,寒风猛烈,边声悄然。此处暗示对敌人放弃抵抗。

黯销凝:感伤出神之状。黯,精神颓丧貌。

当年事:指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中原沧陷的靖康之变。

殆:似乎是。

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春秋时鲁国国都),孔子曾在此讲学。

弦歌地:指礼乐文化之邦。《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邢昺疏:「时子游为武城宰,意欲以礼乐化导于民,故弦歌。」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shān)腥。」句:意谓连孔子故乡的礼乐之邦亦陷于敌手。膻,腥臊气。

毡乡:指金国。北方少数民族住在毡帐里,故称为毡乡。

落日牛羊下:定望中所见金人生活区的晚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区(ōu)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

名王:此指敵方将帅。

宵猎:夜间打猎。

骑火:举者火把的马队。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二句:写敌军威势。

埃蠹(dù):尘掩虫蛀。

零:尽。

渺神京:收复京更为渺茫。神京,指北宋都诚汴京。

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干羽,干盾和翟羽,都是舞蹈乐具。

静烽燧(suì):边境上平静无战争。烽燧,即烽烟。

冠盖:冠服求和的使者。

驰骛(wù):奔走忙碌,往来不绝。

若为情:何以为情,犹太今之「怎么好意思」。

翠葆霓旌:指皇帝的仪仗。翠葆,以翠鸟羽毛为饰的车盖。霓旌,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

填膺:塞满胸怀。

评注

陈霆《渚山堂词话》:张安国在沿江帅幕。一日预宴,赋《六州歌头》云……歌罢,魏公流涕而起,掩袂而入。

毛晋《於湖词跋》:於湖《歌头》诸曲骏发踔厉,寓以诗人句法者也。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人起舞。惟「忠愤气填膺」一句,提明忠愤,转浅转显,转无馀味。或亦耸当途之听,出于不得已耶。

刘熙载《艺概》:张孝祥安国于建康留守席上赋《六州歌头》,致感重臣罢席。然则词之兴观群怨,岂下于诗哉。

收录诗词(643)

张孝祥(宋)

张孝祥简介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祕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史称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念奴娇·过洞庭》见其本领。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词》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二百二十三阕。

相关古诗词

六州歌头

宋代-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消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形式:

念奴娇 · 过洞庭

宋代-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形式:

西江月 · 题溧阳三塔寺

宋代-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形式:

水调歌头 · 闻采石战胜和庞佑父

宋代-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形式:

转调二郎神 · 闷来无那

宋代-张孝祥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形式:

水调歌头 · 泛湘江

宋代-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形式:

浣溪沙 · 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宋代-张孝祥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形式:

观月记

宋代-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形式:

鹧鸪天 · 平国弟生日

宋代-张孝祥

楚楚吾家千里驹。老人心事正开渠。风流不减庭前玉,爱惜真如掌上珠。

纡绿绶,荐方壶。老人沉醉弟兄扶。问将何物为儿寿,付与家传万卷书。

形式:

送颜廷藻归三衢

宋代-张孝祥

岁事今如此,公归意若何。

倚门亲望切,传舍客愁多。

美谶当圆石,仙游看烂柯。

一科须俯拾,五字要长哦。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