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论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至如天挺、功力,诚如大夫之说。用笔之趣,请闻其说。”大夫欣然而笑曰:“ 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余论,善无所加。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而嶱嶫,丽则绮靡而清道。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纸棱,撇捩窈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趢连而埽撩。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 :“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形式:

翻译

有翰林善书大夫对旧同僚某公子说:”自从文字之创,篆、隶兴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能完美入神,可作楷模流传后世,美名飞扬,古今称绝的,只有王羲之一人而已。以往数百年间,无人能相比者,因天资、功力都缺乏,对笔法的奇幻莫测未通其妙。可不是吗?”公子从容地整整衣袖后说:“我庸疏愚昧,人微言轻,不食俸禄,专心于书法。至于天资、功力,正如大夫所说。而用笔之妙,想听听你的见解。”大夫高兴地笑着说:“这是不容易的,你希望听吗?”公子说: “我自少及长,专心书法,每见结体多变,用笔奇妙,未尝不反复的玩赏、体会。分析其美妙构思,终日临仿,以至头发已白也没厌倦和后退。”

“用笔的方法,笔要紧握低捏,快行快拽,如悬针,如垂露,如蠖的屈曲,如蛇的伸展。萧洒脱略,从容大方,行行光彩夺目,字字惊心动魄,如园中之花,无处不发,多么可观啊!这就是我用笔的奥妙。”

公子说:“非常幸运!非常幸运!听到你的高论,真是再好没有了。然而我的见闻有不同于此的,每当闻见便深加玩味,现在面对着您,不敢全照您的说法。”大夫说:“与你同僚,相处日久,既有不同见解,哪可不谈?”公子说:“以前轻率,言谈过度,现在仔细再想,恐不可取。”大夫说:“美妙的不同论点,是通达事理的人应相互交流的,请勿秘守,粗说大概。”公子于是离开座位,踱步再三,婉转地说:“用笔的体会,必须深入探取,掌握裁夺。缓行慢收,笔不虚发,砍必有由。来去上下,悠闲而超逸。刚如铁画,媚若银钩,壮则高耸而峻立,丽则柔美而清劲。如枯松长于高山,巨石卧于鸿沟,与鸾凤的鼓舞,鸳鸯的沉浮相仿。好像神仙来往,飘忽无踪,兽伏龙游,委充曲折。其墨色或鲜明或淡雅、或湿润或枯燥。按照字的态势,随其巧妙变化,藏锋不露,收笔难寻。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只有用“断”的笔法(作方笔解)在纸上呈现出棱侧之势,一撇一折才能美好,点画务必充实,不使怯弱。茂茂密密,譬如银河的众星,昆冈的美玉,既交错缤纷而光彩鲜明,又相续连接而既散又拢。周围上下相称,来往徘徊相绕,看空阔处(用笔之趣)非常昭著,才能登达更为美好的(书艺)之岸。用笔之趣,确实可珍,私心以为这就合乎古代(笔法)的道理了。”

大夫听完霍地立起身来,边走边自言自语地叹息道:“走田间小沟的人,岂能测知大海的深度,立在小丘之上,哪知泰山的高大。现在听到公子的谈论,洞察书法的秘奥,已是近于钟繇、张芝,进入羲之、献之的堂奥了。真乃可以光复前贤,流传后代。我将藏于心中,直至终身。”公子谢道:“我的话粗疏肤浅,不足以珍重,现在屈尊听我讲话,十分惭愧惶恐。”

注释

翰林善书大夫:这是一个虚拟的官名,与后面“无名公子”都是虚拟的人物。

寮:通“僚”。同官为寮。

书契:指文字。

垂代:流传后世。

天挺:天资。

禀命:受于天的命运。指在世为人。

无禄代耕:没有俸禄收入。语出《孟子·万章下》:“禄足以代其耕也。”

捉、搦(nuò):握笔。

牵、掣(chè):运笔 。掣,拉、拽。

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 

安:于是。 

缓颊而言:婉转地说。缓颊二字乃面带笑容之意,语出《史记·高帝纪上》:“汉王如荥阳,谓郦食其曰:“缓颊往说魏王豹。”

钩粘才把:钩,钩索义理,犹言穷理也,《易·系辞》:“钩深致远。”钩粘作深入探理解。才,通“载”。把,掌握。 

绁:本义为牵引牲畜的绳子,引申为牵引,这里指运笔。 

梯:导致事故的因由,指笔。

斫:砍。这里指下笔。 

容与:闲暇自得貌。 

风流:谓作品超逸美妙。 

啒吻:疑为“崛岉”二字之误。崛岉,高耸屹立貌。语出《文选·鲁殿灵光赋》:“隆崛岉乎青云”。 

嶱嶫:山之高峻之貌。 

鸿沟:古运河名。 

压尾:收笔之意。

窈绍:窈窕、美好貌。 

经实:充实之意。 

隐隐轸轸:形容众多、丰盛。

河汉:即银河。

昆冈:古代传说中的产玉之山。

趢连:“趢”字疑为”逮”字之误。逮,古文作“逯”。逮,及也,也就是连的意思。 

扫撩:扫,弃也,作散解,撩,理也,拢取物为撩。按文乃既散又合之意。

方圆:作周围解。

察:昭著、明显。

逾:通”愈”,更加。

畎浍:田间小沟。

培塿:小土丘。

钟:钟繇(151~230)字元常。三国魏大臣、书法家。

张:张芝(?~约192)字伯英,东汉时书法家。

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献:王羲之第七子献之,书法与父齐名,并称“二王”。

中心藏之:见《诗经·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退不谓矣,中心蔑之,何日忘之”。 

收录诗词(9)

欧阳询(隋)

欧阳询简介

唐潭州临湘人,字信本,一字少信。欧阳纥子。博贯经史,仕隋为太常博士。唐太宗贞观初,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善书,初学王羲之,而险劲过之,世称“欧体”,又称“率更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与裴矩、陈叔达合撰《艺文类聚》。有碑帖。

相关古诗词

嘲萧瑀射

隋朝-欧阳询

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

欲高翻复下,应西还更东。

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

借问谁为此,乃应是宋公。

形式:

道失

隋朝-欧阳询

已惑孔贵嫔,又被辞人侮。

花笺一何荣,七字谁曾许。

不下结绮阁,空迷江令语。

雕戈动地来,误杀陈后主。

形式:

与长孙无忌互嘲

隋朝-欧阳询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

形式:

《艺文类聚》序

隋朝-欧阳询

夫九流百氏,为说不同。延阁石渠,架藏繁积,周流极源,颇难寻究。披条索贯,日用宏多,卒欲摘其菁华,采其旨要,事同游海,义等观天。皇帝命代膺期,抚兹宝运,移浇风于季俗,反淳化于区中。戡乱靖人,无思不服,偃武修文,兴开庠序,欲使家富隋珠,大怀荆玉。以为前辈缀集,各抒其意,流别文选,专取其文,皇览遍略,直书其事,文义既殊,寻检难一。爰诏撰其事,且文弃其浮杂,删其冗长,金箱玉印,比类相从,号曰《艺文类聚》,凡一百卷。其有事出于文者,便不破之为事,故事居其前,文列于后,俾夫览者易为功,作者资其用,可以折衷今古,宪章坟典云尔。太子率更令宏文馆学士渤海男欧阳询序。

形式:

传授诀

隋朝-欧阳询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形式:

用笔论

隋朝-欧阳询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至如天挺、功力,诚如大夫之说。用笔之趣,请闻其说。”大夫欣然而笑曰:“ 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首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余论,善无所加。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发,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啒吻而嶱嶫,丽则绮靡而清道。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唯截纸棱,撇捩窈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趢连而埽撩。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 :“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形式:

仲尼梦奠帖

隋朝-欧阳询

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冥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形式:

唐故左光禄大夫上柱国德广郡公李公墓志(李誉墓志)

隋朝-欧阳询

公讳誉,字安远,陇西狄道人也。水行膺运,大启鸿名。云气降祥,世官命氏。飞将立功,克昌之道弥盛;武昭分派,霸业之助有云。曾祖僧养,随赠使持节大将军荆、淮、浙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毓德埋照之几,卷怀前代;追远饰终之策,见旌身后。祖,周司徒肃文公,和邦国而五教以宽,理阴阳而四时不忒。父广达,随柱国成阳公,武艺绝伦,英姿秀出。效彰沙浣,绩著蕃维。公长发庆灵,近资遗训,才望既华,民誉俄远。仪表焕以傍照,灵府豁以洞开。捎云蔽日之姿,虽因地势;冲波截流之志,将运天池。随大业中,以功臣之子授正平县令,虽庭中宇下,非骏骥所游;文阳缦阴,异割鸡之用。犹心存治术,勤恤民隐。丧乱方始,阖境蒙赖。寻而,帝将迁德,情切乐推,举全邑而会兵。几宁,唯杖剑命前驱,而清驰道,是用分麾,拜银青光禄大夫,绛郡太守。仍从麾旆,问罪商郊。授右一统军,即行军总管也。寻封正平县开国公。利涉河广,非复滹沲之疑;先据永丰,还符敖庚之说。屈突通未悟兴王,尚乖同德。公率领骁锐频破支军,寻与大军相会,乃纳降款,以功授金紫光禄大夫。又进平弘农,即镇陕部。皇上亲御戎轩,载清瀍洛,授公行军总管,频破贼徒,授光禄大夫。武德元年除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华阳冲要,控驭遐远。连率之重,允归才望。除使持节总管,梁、兴、通、洋、巴、安、集七州诸军事、梁州刺史。武德二年,定封德广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以内营总管从皇上平刘武周于晋阳,军还,授右翊卫大将军。又从平王世充、擒窦建德、灭刘黑闼、枭徐圆朗。攻战之术,气冠万夫;赏命之行,并驱三杰。六年出为使持节、金、直、南、丰、迁、洵、房六州诸军事,金州刺史。公数年之中,总督二部,王化伊始,风俗未和。纠之以威刑,训之以礼教。声绩之美,独擅当时。八年入为右卫将军,以本官授行军总管,权检校晋州都督。贞观元年,大义功臣,用弘赏典,别食益州,封户三百,仍除使持节都督,潞、韩、辽、泽四州诸军事、潞州刺史。公以兹善政,牧此精民。虽雨施云行,仰资上圣,而崇山增海,允属共治。二年,授右光禄大夫,行怀州诸军事,怀州刺史。三河隩壤,万里承风。岁序未移,颂声载路。寻以疾归于京师,拜左光禄大夫。惟公感淳粹之淑灵,禀清明之雅量。博文约礼,妙尽师资。观德曲成,自然神悟。竦贞干于百寻,振长飙于千里。韫严凝之气,则廪若秋霜;怀温润之姿,则暧如冬日。通知四夷之事,暗合九变之图。其言必信,其行必果。确乎难夺,卓尔不群。未为寒暑易心,不以朱蓝改质。载伫兴运,永慨横流。叶并纬之谋,识真人之谶。负青霄而远逝,背丹穴以来仪。与绛灌而比肩,为微泸之称首。功成身退,宠命愈隆。运促道销,行哥奄及。以贞观七年八月十六日薨于雍州通义里,春秋五十九。皇情轸悼,赗赠加等,太常考行,谥曰密。公粤以八年岁次甲午正月甲戌朔廿四日丁酉,葬于高阳之原。前夫人刘氏,彭城人,祖昶,上柱国秦州总管、彭国公,风度宏远,有大功于周室;父丰,开府仪同三司、广武郡公,识怀明悟,标令望于隋氏。夫人言容表德,柔顺为姿。来自公门,降嫔君子。未及偕老,遽先朝露。武德元年九月十六日薨于京宅,春秋卌二。爰及兹辰,终此同穴。世子哀缠巨痛,思切寒泉,用刊贞石,式旌重壤,乃为铭曰:

昌绪洪源,崇基华胤。带地成纪,极天增峻。积德兰熏,重光玉润。克生才子,培风远振。伟哉风力,焕矣仪形。含姿赳赳,擢秀亭亭。雄图壮志,武纬文经。将探吕穴,且应樊星。炎政不纲,神州乱象。圣皇膺运,贤臣效响。道照经纶,义深归往。缱绻心腹,绸缪庆赏。万方靖乱,九伐乘几。常参秘策,毕从戎衣。出总形胜,入卫宫闱。钩陈比象,冕服增晖。望空穷纪,浮生观化。照乘销华,连城埋价。灼灼徽范,冥冥长夜。泉路有穷,芳尘无谢。

形式:

题雷威琴

隋朝-欧阳询

合雅大乐,成文正音。

徽弦一泛,山水俱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