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馀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注释

东皋(gāo):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楚辞·天问》:“薄暮雷电,归何忧?厥严不奉,帝何求?”

徙倚(xǐyǐ):徘徊,彷徨。《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的余光。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相顾:相视;互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知音》:“乃称史迁著书,咨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收录诗词(125)

王绩(唐)

王绩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相关古诗词

野望

唐朝-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形式:

秋夜喜遇王处士

唐朝-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形式:

唐朝-王绩

家住箕山下,门枕颍川滨。

不知今有汉,唯言昔避秦。

琴伴前庭月,酒劝后园春。

自得中林士,何忝上皇人。

形式:

赠程处士

唐朝-王绩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

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

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形式: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

唐朝-王绩

野人迷节候,端坐隔尘埃。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

映岩千段发,临浦万株开。

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形式:

独坐

唐朝-王绩

问君樽酒外,独坐更何须。

有客谈名理,无人索地租。

三男婚令族,五女嫁贤夫。

百年随分了,未羡陟方壶。

形式:

咏妓

唐朝-王绩

妖姬饰靓妆,窈窕出兰房。

日照当轩影,风吹满路香。

早时歌扇薄,今日舞衫长。

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

形式:

建德破后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

唐朝-王绩

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

孤根何处断?

轻叶强能飞。

形式:

过酒家五首

唐朝-王绩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形式:

过酒家五首

唐朝-王绩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