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形式:

诗词简介

全诗扣紧题目中的“泛”字,在曲折回环的扁舟行进中,对不同的景物进行描摹,使寂静的景物富有动感,恍惚流动,流露轻松舒适之感。

开首两句以“幽意”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是幽居独处,放任自适的意趣。因此,驾舟出游,任其自然,流露了随遇而安的情绪。接着写泛舟的时间、路线和沿途景物,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出一种幽美、寂静、迷蒙的境界。最后两句写心怀隐居之人,在此环境中,愿作持竿垂钓的隐者,追慕“幽意”的人生。

翻译

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随着一路看见的景色生发不已。晚风吹送我的行舟,沿着开满鲜花的河岸荡入溪口。星夜又转过西边的山岭,隔山仰望天上的南斗。潭底升起溶溶的烟雾,林中月亮仿佛低落在行舟的背后。世事何等地纷繁渺茫,不如做一名隐居的钓叟。

注释

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为西施浣纱处。《寰宇记》记载:“若耶溪在会稽县东二十八里。”《水经注》记载:“若耶溪水,上承嶕岘麻溪,溪之下孤潭周数亩,麻潭下注若耶溪。水至清,照众山倒影,窥之如画。”

幽意:寻幽的心意。

偶:遇。刘熙《释名·释亲属》:“二人相对遇也。”

晚:一作“好”。

花路:一路鲜花。

际夜:至夜。

壑(hè):山谷。

南斗:星宿名称,夏季位于南方上空。古以二十八宿与地理相应来划分区域,称分野,南斗与吴越相应。

潭烟:水潭上如烟的水汽夜雾。烟,雾气。

溶溶:形容汽雾柔和迷离。

生事:世事。

弥漫:渺茫无尽。

持竿叟:持竿垂钓的老翁。竿,指钓竿。

评注

《唐诗解》:秀古。

《唐诗归》:钟云:有气力(“此去”句下)。谭云:好境(“花路”句下)。谭云:妙语浮出,如不经心手者。钟云:静中看出(“潭烟”二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陈继儒曰:遗其形迹、动乎天机,诗至此进乎技矣。

《历代诗法》:景色佳胜,呈露笔端。

《唐贤三昧集笺注》:第四奇句。第七五平,亦一异例也。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真景实赋,便成奇句。

收录诗词(23)

綦毋潜(唐)

綦毋潜简介

綦毋潜(生卒年不详),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安史之乱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相关古诗词

春泛若耶溪

唐朝-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形式:

冬夜寓居寄储太祝

唐朝-綦毋潜

自为洛阳客,夫子吾知音。

尽义能下士,时人无此心。

奈何离居夜,巢鸟悲空林。

愁坐至月上,复闻南邻砧。

形式:

送储十二还庄城

唐朝-綦毋潜

西坂何缭绕,青林问子家。

天寒噪野雀,日晚度城鸦。

寂历道傍树,曈昽原上霞。

兹情不可说,长恨隐沦赊。

形式:

送章彝下第

唐朝-綦毋潜

长安渭桥路,行客别时心。

献赋温泉毕,无媒魏阙深。

黄莺啼就马,白日暗归林。

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形式: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唐朝-綦毋潜

持衡出帝畿,星指夜郎飞。

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听猿收泪罢,系雁待书稀。

蛮貊虽殊俗,知君肝胆微。

形式:

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

唐朝-綦毋潜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

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

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

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形式:

送宋秀才

唐朝-綦毋潜

冠古积荣盛,当时数戟门。

旧交丞相子,继世五侯孙。

长剑倚天外,短书盈万言。

秋风一送别,江上黯消魂。

形式:

送平判官入秦

唐朝-綦毋潜

谪远自安命,三年已忘归。

同声愿执手,驿骑到门扉。

云是帝乡去,军书谒紫微。

曾为金马客,向日泪沾衣。

形式:

送郑务拜伯父

唐朝-綦毋潜

名公作逐臣,驱马拂行尘。

旧国问郧子,劳歌过郢人。

一川花送客,二月柳宜春。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形式:

题招隐寺绚公房

唐朝-綦毋潜

开士度人久,空岩花雾深。

徒知燕坐处,不见有为心。

兰若门对壑,田家路隔林。

还言证法性,归去比黄金。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