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

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

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

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形式:

诗词简介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是唐代诗人杜少陵作品。此诗为作者即席为巢父所赋,诗中对其归隐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对其远行寄予了真诚的祝福,并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此诗写巣父执意离开长安,蔡侯为之设宴饯行,杜少陵在宴上赋此诗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并在诗中赞扬了巢父的高风亮节。

此诗大致分四个层次。第一层:「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人海随烟雾。诗卷长流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这四句叙述巢父辞别长安去往江东。巣父东游,志在遁世求仙,因此这几句多提到神仙之事。

第二层:「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归路。」这四句写的是诗人对巢父此去途中的想象之情境。龙蛇山泽,状其归隐之迹。春寒野阴,记其别去之时。蓬莱征路,预言其当有志同道合之人指点。

第三层:「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这四句言巢父对人生有独特的见解,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且归隐之心已决。世人不了解巢父才作出爱惜而苦留的举动。说富贵如草露,说明巣父独有仙骨。

第四层为最后六句。「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四句写蔡侯置酒为巢父饯行的情景;「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讯今何如!」两句写请巢父转达对太白的问候,点明题中的「兼呈李白」,从侧面点出了太白与少陵之间的深厚情谊。置酒者是蔡侯,惆怅者是少陵,寄书道讯者是巢父,宾主一齐点明收尾。

全诗结构严密,句式富于变化,意蕴悠长。正如谢四溟所说:「拙句不失大体,巧句不害正气,铺叙意不可尽,力不可竭,贵有变化之妙。」巢父此去,意在求仙访道,故诗中多缥缈恍惚语,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也可以看出少陵早期所受屈原的影响。

翻译

孔巢父摇头不住长安,将去东海随烟雾飘流。

将诗卷永远留人世间,放竿垂钓采珊瑚求生。

隐居深山般遁世高蹈,时值春寒冷峭景凋零。

仙女们驾着云车而来,指点虚无的归隐之处。

自以为他有仙风道骨,谁知离长安归隐之因?

爱惜巣父想苦苦相留,应知富贵像草尖露水!

蔡侯是淡薄名利的人,趁凉夜庭中摆酒饯行。

失意停琴见孤月残席,何年从仙界寄我书信?

向南找禹穴若见李白,代我问候他现在怎样!

注释

题注:巢父字弱翁,冀州人,与李白等隐徂徕,号「竹溪六逸」。

诗卷长流:一本云:「书卷长携」。

珊瑚树:一作「三珠树」。

「春寒野阴风景暮」:一作「花繁草青春日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一作「仙人玉女回云车,指点虚无引归路」。

「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一作「我欲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易晞露」,一本云:「我拟把袂苦留君,富贵何如草头露」。

月照席:一作「月点席」。

「南寻禹穴见李白」:一本云:「若逢李白骑鲸鱼」。

评注

《唐诗品汇》:刘云:七字浩然,以其将隐也(首句下)。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众妙门(「深山大泽」二句下)。刘云:其迭荡创体,类自得意,故成一家言。

《杜诗解》:句法奇「巢父掉头」一句下)。「深山」句只换得一「远」字,便成妙句。《列仙传》写不出此七字(「指点虚无」句下)。将没下落人,结有下落人,妙绝。反结(「南寻禹穴」句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杨升菴曰:「深山」两句佳。「织女」数言近诞,故为高公所不取。周青羊曰:说透归隐人心曲。真空中打扑,骨节都作龙鸣,而婉韵之致,又自朗然。

《杜臆》:孔游江东,故「东海」、「珊瑚」、「龙蛇」、「大泽」、「蓬莱织女」皆用江东景物,而牛、女乃吴越分野也。「深山大泽」指江东,而「龙蛇远」以比巢父之隐。「野阴」、「景暮」,以比世之乱。刘须溪云:「不必有所从来,不必有所指,玄又玄」,此不知其解,而故为浑语以欺人,往往如此。……此篇宛然游仙诗,但人能超出尘氛之外,便是仙人,非必乘鸾跨鹤也。巢父何减仙人?

《义门读书记》:似用太白体,虚景作衬(「深山大泽」四句下)。

《杜诗详注》:别本止十二句,语虽简净,然少宕逸风神;不依诸家本为正。

《而庵说唐诗》:下句何等瑰丽(「钓竿欲拂」句下)!

《唐宋诗醇》:远性风疏,逸情云上,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也。李因笃曰:《寄元逸人》得超忽之神,《送孔巢父》极狂简之致。

《唐诗别裁》:飘忽(「巣父掉头」句下)。李、杜多缥缈恍惚语,其原盖出于《骚》(「深山大泽」六句下)。巢父归隐学仙,故诗中多缥缈欲仙语。

《读杜心解》:起四句,作一冒。「山泽龙蛇」、虽用《左》语,实暗用老子犹龙意,见此等人定应远引也。「春阴景暮」,点缀行色。……「回车」、「指点」,仙侣导引也。「惜君苦留」,正指不知仙骨之世人。此处反笔顿住,……呈李白衹一点,「今何如」者,前此赠白诗,一则曰「拾瑶草」,再则曰「就丹砂」,至此其果有得乎否也?亦非止平安套语,正与全篇赠孔意打成一片。

《网师园唐诗笺》:「诗卷」七句,飘飘欲仙。

《杜诗镜铨》:李云:此作极狂简之致。邵云:写景杳冥,迥非人境(「深山大泽」四句下)。张上若云:带处烟波无尽(末二句下)。王阮亭云:李受箓于高天师,言丹砂瑶草其事何如也?正与中间「有仙骨」句照应。

《岘傭说诗》:起笔「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突兀可喜。下接「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一句应「不肯住」、一句应「入海」,整束有力;自此便顺流而下矣。直起不装头之诗,此最可法。收笔「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只作一点,确是「兼呈」,题中宾主分明。

《唐宋诗举要》:吴曰:造思奇伟,句法瑰丽,光采陆离(「钓竿欲拂」句下)。吴曰:二句乃开拓之笔(「深山大泽」二句下)。吴曰:加入二句,尤觉奇幻,匪夷所思(「蓬莱织女」二句下)。吴曰:再加二句,尤为酣恣沈著,得未曾有(「惜君只欲」二句下)。

收录诗词(1414)

杜甫(唐)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相关古诗词

春夜喜雨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形式:

阁夜

唐朝-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形式:

前出塞九首(其六)

唐朝-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形式:

石壕吏

唐朝-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形式:

赠卫八处士

唐朝-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形式: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朝-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形式:

天末怀李白

唐朝-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形式:

旅夜书怀

唐朝-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形式:

客至

唐朝-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形式:

江村

唐朝-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