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形式:

诗词简介

这是作者经过赤壁时,回忆起一千二百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大战而写出的一首怀古诗。诗的前五句,作者以巨匠之手,举重若轻地把一场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并从一定角度对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给予评价。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裏已无吴」,分述诸葛武侯和曹孟德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武侯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孟德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读者如闻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馀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在耳畔索回飘荡,令人黯然销魂。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孟德,足智多谋的诸葛武侯,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东坡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能不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

收录诗词(8)

杜庠(明)

杜庠简介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公序。少从昆山张和学。景泰五年进士。曾任攸县知县,旋罢。负逸才,仕不得志,放情诗酒,往来江湖间。自称西湖醉老,尝过赤壁题诗,人称“杜赤壁”。有《楚游江浙歌风集》。

相关古诗词

送吴琼州

明朝-杜庠

琼守相逢晚,来从海外头。

岛微犹有国,沙尽更无州。

风雨迷蛟室,云霞结蜃楼。

喜闻为政好,黎俗遍歌讴。

形式:

登滕王阁

明朝-杜庠

滕王高阁壮洪都,此景多应海内无。

巀嶭地形横隔岸,江流天影下平湖。

鸣銮声断停歌舞,蛱蝶香消冷画图。

一片闲心谁解得,白鸥飞入暝烟孤。

形式:

夏正夫邀饮蛇酒

明朝-杜庠

藤峡香醪远寄来,一樽公馆晚凉开。

功同薏苡能消瘴,色胜葡萄乍泼醅。

钱在杖头宜剩买,壁悬弓影莫深猜。

主人情重怜衰病,入夜张灯再举杯。

形式:

麻姑酒歌

明朝-杜庠

麻姑之山撑半空,麻姑之水飞长虹。奔流到城不到海,酿春尽入糟丘中。

前年足迹半天下,曾访麻姑当盛夏。麻姑酌我三百杯,玉山颓然醉方罢。

麒麟之脯擘荐酒,世间此味何曾有。醒来欲再访麻姑,万叠千重云有无。

君家留我亦不减此味,酒泉如海何须沽。

形式:

赤壁

明朝-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形式:

金山

明朝-杜庠

阖闾城外翠微间,扬子江心白浪湾。

踏破芒鞋踪迹遍,始知人世两金山。

形式:

寄吴中诸友

明朝-杜庠

故园东望路绵绵,一别何期竟隔年。

客思半消春酒后,乡心多在夜灯前。

杏花村店西山雨,杨柳河桥上苑烟。

欲语平安归未得,自嗟身为薄名牵。

形式:

桐乡桐月堂

明朝-杜庠

古刹多奇胜,清幽见此堂。

云封僧榻静,风引篆烟长。

月色半帘淡,桐花一径香。

倚窗吟眺处,归鸟下斜阳。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