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二首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形式:

诗词简介

《忆江南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从春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体,构思新颖,手法多变,语言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奇巧,充分体现了“清新流畅、含思婉转”的艺术特色。

翻译

【其一】

春光去时离情依依,像在感谢留恋她的洛阳人。柔弱的柳条随风飘扬,像举起衣袖告别离去的春;丛生的兰花被露水沾湿,像惜春的泪水湿透了罗巾;那伤春的美女独坐庭院,望着柳和花将愁眉皱紧。

【其二】

春光正在离去啊,都来珍惜这阳光灿烂的暮春天。那小溪的潺潺流水上,还漂浮着美丽的桃花花瓣;最好是默默无语地看呀想呀,沉醉在竹叶酒的酒杯前。为了抓住这最后的春景,只盼天天遇上万里无云的晴天。

注释

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原名“谢秋娘”,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谓此调系唐·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所作。后因白居易词有“能不忆江南”句改名。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望江楼”、“梦江口”、“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

洛城:洛阳(今属河南)。

弱柳:柳条柔弱,故称弱柳。南朝陈·张正见《赋得垂柳映斜溪》:“千仞青溪险,三阳弱柳垂。”.

袂(mèi):衣袖。

丛兰:丛生的兰草。

裛(yì)露:沾上露水。裛,通“浥”,沾湿。

含颦(pín):谓皱眉。形容哀愁。颦,同“颦”,皱眉。

艳阳年:即艳阳天,阳光灿烂的春天,这里指暮春。南朝宋·鲍照《学刘公幹体》诗:“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里,飞舞两楹前。兹辰自为美,当避艳阳年。”

无辞:无语,默默地。

竹叶:竹叶酒。

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尊,同“樽”,酒杯。唐·马戴《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惟待:只等。

青天:无云的天,指晴天。

评注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卷三十六》:仿佛隋音。

清代沈辰垣《御选历代诗馀·卷一百二十》引《古今词话》: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沈雄《古今词话》:“春去也”云云,刘宾客词也。一时传唱,乃名为《春去也》曲。

清代陈廷焯《别调集·卷一》:婉丽。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唐贤为词,往往丽而不流,与其诗不甚相远也。刘梦得《忆江南》“春去也”云云,流丽之笔,下开北宋子野、少游一派。唯其出自唐音,故能流而不靡,所谓‘风流高格调’,其在斯乎。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作伤春词者,多从送春人着想。此独言春将去而恋人,柳飘离袂,兰浥啼痕,写春之多情,别饶风趣,春犹如此,人何以堪!

现代龙榆生《词曲概论·上编》:这样解散五七言律绝的整齐形式,而又运用它的平仄安排,变化它的韵位,就为后来“倚声填词”家打开了无数法门,把文字上的音乐性和音乐曲调上的节奏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长短句歌词的发展。

收录诗词(815)

刘禹锡(唐)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相关古诗词

陋室铭

唐朝-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形式:

石头城

唐朝-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形式:

秋词(其一)

唐朝-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形式:

竹枝词(其一)

唐朝-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形式:

蜀先主庙

唐朝-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形式:

望洞庭

唐朝-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式:

秋词(其二)

唐朝-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形式:

西塞山怀古

唐朝-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形式:

和乐天春词

唐朝-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形式:

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

唐朝-刘禹锡

惊禽一辞巢,栖息无少安。

秋扇一离手,流尘蔽霜纨。

故侣不可追,凉风日已寒。

远逢杜陵士,别尽平生欢。

逐客无印绶,楚江多芷兰。

因居暇时游,长铗不复弹。

阅书南轩霁,縆瑟清夜阑。

万境身外寂,一杯腹中宽。

伊昔玄宗朝,冬卿冠鸳鸾。

肃穆升内殿,从容领儒冠。

游夏无措词,阳秋垂不刊。

至今群玉府,学者空纵观。

世人希德门,揭若攀峰峦。

之子尚明训,锵如振琅玕。

一旦西上书,斑衣拂征鞍。

荆台宿暮雨,汉水浮春澜。

君门起天中,多士如星攒。

烟霞覆双阙,抃舞罗千官。

清漏滴铜壶,仙厨下雕槃。

荧煌仰金榜,错落濡飞翰。

古来才杰士,所嗟遭时难。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