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形式:

诗词简介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是金末元初元好问的作品,这是一首抒发情怀之作。词中通过描写三门津的雄奇壮丽,让词人对大自然的美好和黄河的气势磅礴有感而生,其间也寓托了词人在国家危难之秋,以力挽狂澜为己任的自豪和自信。

在这首词同《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与《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阕相似,本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阕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而「人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高险,壮观,形神俱备。「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一柱闲」烘托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

下阕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仰危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翻译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注释

三门津:即三门峡,原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北黄河中,因峡中有三门山而得名。据《陕州志》记载:「三门,中神门,南鬼门,北人门,惟人门修广可行舟。鬼门尤险,舟筏入者罕得脱。三门之广,约三十丈。」

人鬼:指三峡中的南鬼门,北人门。

吕梁:《列子·黄帝》:「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鼋鼍(yuán tuó)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其地不名一处。

钱塘八月:指钱塘江八月十八日最盛大的潮水。

尘寰(huán):尘世。

溃:洪水旁决日溃。

一峰:似指中神门,因前皆言「人鬼」重关。或言指砥柱山,即中流砥柱。

危巢:悬崖高处的鸟巢。语出宋·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鹘之危巢」。

鹄(hú):水鸟名,俗称天鹅。

杳(yǎo):此指高远。

秘神奸:《左传·宣公三年》载夏禹将百物形象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词中神奸指种种善恶神奇之物。

燃犀:《晋书·温峤(jiào)传》载峤至牛渚矶,人言其下多怪物,「峤遂燃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佽(cì)飞:汉武官名,掌弋射鸟兽。一云即做非,周代楚国勇士,曾渡江,两蛟夹舟,非拔剑斩蛟而得脱。宋·苏轼《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障狂澜: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骑鲸客:指豪勇之士。

挝(zhuā):敲击。

银山:代指涛头。唐·张继《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万叠银山寒浪起。」

评注

夏承焘等《金元明清词选》:词写三门之险,笔势奇横,罕有其匹。上阕写景:「万象入横溃」,言黄河水势之大;「依旧一峰闲」,言砥柱山势之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下阕「人间」以下,转入感慨:天地设险,不过成为大盗巨蠹依凭之所;中流砥柱,也未必能挡住狂澜。这是对政治的批判,语气沉痛、激愤。不是一般的登临之作。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遗山之词,亦浑雅,亦博大。有骨榦,有气象。以比坡公,得其厚矣,而雄不逮焉者。豪而后能雄,遗山所处,不能豪,尤不忍豪。牟端明《金缕曲》云:「扑面胡尘浑未扫,强欢讴、还肯轩昂否。」知此,可与论遗山矣。设遗山虽坎坷,犹得与坡公同,则其词之所造,容或尚不止此。其《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云云,何尝不崎崛排奡。坡公之所不可及者,尤能于此等处不露筋骨耳。《水调歌头》当是遗山少作。晚岁鼎护馀生,栖迟蘦落,兴会何能飙举。知人论世,以谓遗山即金之坡公,何遽有愧色耶。

收录诗词(816)

元好问(金)

元好问简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 · 雁丘词

金朝-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形式:

双调 · 小圣乐

金朝-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形式:

摸鱼儿

金朝-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形式:

鹧鸪天 · 薄命妾辞

金朝-元好问

颜色如花画不成。命如叶薄可怜生。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海枯石烂古今情。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形式: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

金朝-元好问

【其一】

翠叶轻笼豆颗均,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着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其二】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形式:

三奠子 · 离南阳后作

金朝-元好问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行乐地,一凄然。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形式:

玉漏迟 · 咏怀

金朝-元好问

淅江归路杳。西南仰羡,投林高鸟。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不入麒麟画里,又不与、巢由同调。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语,更一点、残灯斜照。 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形式:

人月圆 · 卜居外家东园

金朝-元好问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

形式:

论诗三十首

金朝-元好问

【其一】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其二】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其三】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其四】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其五】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其六】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其七】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其八】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其九】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其十】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

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其十一】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其十二】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其十三】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其十四】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

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其十五】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其十六】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其十七】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頀音。

【其十八】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其十九】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其二十】

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其二十一】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其二十二】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其二十三】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其二十四】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其二十五】

乱后玄都失古基,看花诗在只堪悲。

刘郎也是人间客,枉向春风怨兔葵。

【其二十六】

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

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放坡诗百态新?

【其二十七】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其二十八】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其二十九】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其三十】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形式:

水调歌头 · 赋三门津

金朝-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