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形式:

诗词简介

《金缕曲》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为求纳兰性德搭救好友吴兆骞创作的组词作品,此词为第一首,重在写吴兆骞的苦恨,

此词以书信格式入词,十分别致。「季子平安否?」写信先须问对方安好,这首句正是问安口气。不过用「季子」二字却有深意。这里用「季子」二字既切合吴兆骞的姓氏,又使入联想其才德,而且还表明吴地人。(一说,吴兆骞有二兄,季子言其排行。)拿吴季子比吴兆骞,其人才德令人钦佩,而却受了这种冤枉,就更令人同情。所以五个字看似寻常,实则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这是用假设语句极力同情吴兆骞的痛苦经历。即使现在就能回到家乡,这段经历中的千难万苦,又那堪回想。何况现在没有归来,还在经受着这些不堪回首的痛苦。「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这是就不堪回首的痛苦中特别提出充军关外的遭遇,没有谁能加以安慰,家庭又是如此困难——母老家贫子幼。过去的一切欢乐都无影无踪,「记不起、从前杯酒」。朋友的文酒之会,杯酒相欢,不要说现在没有了,就连过去的记忆也消失了,令人伤心。「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搏人」,这是含蓄地为吴兆骞鸣不平。「魑魅搏人」,比喻坏人以卑劣的手段陷害人。杜甫诗:「纷纷轻薄何足数,翻手为云覆手雨。」这里用杜意,就是说,君子总要吃小人的亏。应该提出的是清代文字狱频繁,士人往住转喉触讳。吴兆骞是朝廷谪戍的,既要同情兆骞,又要回避触犯朝廷,只能笼统地这样解说,这在当时已经算是大胆的了。「冰与雪,周旋久。」这是切题中宁古塔的特点。塞外苦寒,作者此时在京师风雪之中,想象好友塞外,只能与冰雪周旋,而一过就是多年,定令人难受。这上片痛快淋漓地为吴兆骞的痛苦倾诉,下片一转变成多方安慰开脱,希望他不要为痛苦所摧垮。

汉时王章夫妻牛衣对泣的事,作者反用为「泪痕莫滴牛衣透」,劝也不要过分伤心,原因何在,「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没有几家能够骨肉团聚,吴兆骞虽远在关外,却还能牛衣对泣,骨肉一处,这是骨肉分散的还好些。再说红颜命薄,古今一辙,有才往往命途多舛。这样退一步想,也就得些宽慰。但劝慰要有分寸,只能说到这地步,笔锋一转又为他难受:「只绝塞、苦寒难受。」这和上片结尾「冰与雪,周旋久」相呼应。「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春秋后期申包胥立誓救楚和燕太子丹质于秦而后得归的典故,作者把它们巧妙地组织在一起,表示不管多大困准,一定要像申包胥那样尽力救他回来。沉痛感人。「置此札,君怀袖」:这封信请你保存。就是凭证。这几句表现死生不愉的友情,感人肺腑,催入泪下。

翻译

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回首以前令人悲愤的事,你又怎能够承受!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老家贫子幼,早记不起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一堂的,又有几家?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更不如你如今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注释

吴汉槎(chá):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

书:书信。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扎,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行路:过路人。

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

慰藉:安慰之意。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chī)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依然骨肉:吴兆骞被遣戍边,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绝塞:极远的边塞。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niàn)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包胥承一诺,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载,春秋时,楚国大夫包胥立誓要保全楚国,后果然如愿。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札:信札、书信。

评注

陈亦峰《白雨斋诗话》:华峰《贺新郎》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陈亦峰《词则·放歌集·卷三》:二词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此千秋绝调也。

收录诗词(248)

顾贞观(清)

顾贞观简介

顾贞观,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 ·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清代-顾贞观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

形式:

金缕曲(其二)

清代-顾贞观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兄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形式:

浣溪沙 · 梅

清代-顾贞观

物外幽情世外姿,冻云深护最高枝。小楼风月独醒时。

一片冷香惟有梦,十分清瘦更无诗。待他移影说相思。

形式:

专诸塔

清代-顾贞观

倚胸交戟事谁怜,埋骨犹临大道边。

结束新春儿女队,苍凉古巷姓名传。

浮图旧俗还仍汉,匕首遗谋竟误燕。

细饱炙鱼三月味,只应身寄太湖船。

形式:

浒溪行

清代-顾贞观

溪口白云晴不归,溪边红雨沾人衣。

老渔收罾坐钓矶,人家卖酒开双扉。

槎头鳊老鳜鱼肥,短蓑藉草相因依。

欲醉不醉烟霏微,去与乱鸦投落晖。

形式:

雨止纑塘书舍抵暮无一人过桥上者

清代-顾贞观

山浅雨亦深,烟光暮如积。

窅然清池上,暂与尘土隔。

倚杖玩浮沤,凭阑数归翼。

无生复奚灭,有动随所息。

磬响时一来,怀哉岩岫客。

愿言依此境,共对香镫夕。

形式:

春夜大雪念储泛云宿舟中诗成黯然兼寄应云皆人兄弟

清代-顾贞观

百里非远涉,忽嗟行路难。

篷窗半夜冻,积雪摧樯竿。

念子拥衾坐,知余抚枕叹。

吴中文翰侣,公宴方极欢。

暖响迷玉漏,晶辉莹珠盘。

谁持一尊酒,慰此孤舟寒。

前路逢二谢,客秋应少宽。

平生倦水宿,历历惊风湍。

形式:

开先漱玉亭

清代-顾贞观

壁立双芙蓉,正临无底谷。

谁挥修月斧,尽削银河曲。

倒洒万斛珠,翻飞千寻玉。

有龙蟠其下,喧极眠更熟。

纵横题石字,但见莓苔绿。

洗钵注军持,余生此焉足。

形式:

灌园

清代-顾贞观

不自量筋力,求为人灌园。

意惟营一食,迹若避群喧。

谁遗五色芝,服之诧腾骞。

奈非尘埃种,移莳安得蕃。

还将理菜畦,膏泽资泉源。

黾勉试操作,编篱复插援。

早非和露茁,晚菘凌霜翻。

但从采掇便,未觉烹饪烦。

心形诚苦疲,既饱亦轩轩。

向读神农书,近闻老圃言。

形式:

夜闻梵音

清代-顾贞观

一镫山牖出,隔竹露光泫。坐听香台人,《法华》中夜转。

清泉漱寒玉,细入吴音软。嚼蜡况横陈,凡襟何时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