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诗为访友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吐属自然,不加雕饰,流畅潇洒,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翻译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

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注释

陆鸿渐:名羽,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圣”、“茶神”。

虽:一作“唯”。带:近。郭:外城,泛指城墙。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着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日将落山,暮时也。

评注

《升庵诗话》:五言律八句不对,太白、浩然集有之,乃是平仄稳贴古诗也。僧皎然有《访陆鸿渐不遇》一首……虽不及李白之雄丽,亦清致可喜。

《唐诗归》:钟云:不遇之妙,在此二语,不须下文注明(“近种”二句下)。

《才调集补注》:默庵云:寻(首二句下)。不遇(“叩门”句下)。

《唐诗快》:只如未曾作诗,岂非无字禅耶?

《唐诗摘钞》:极淡极真,绝似孟襄阳笔意。此全首不对格,太白、浩然集中多有之。二公皆古诗手,不喜为律所缚,故但变古诗之音节而创为此体也。

《碛砂唐诗选》:与古意稍远。

《唐三体诗评》:上四句“寻”字,下四句“不遇”。诗至此都无笔墨之痕。

《唐诗别裁》:通首散语,存此以识标格。

《说诗晬语》:(五律)又有通体俱散者,李太白《夜泊牛渚》、孟浩然《晚泊浔阳》、释皎然《寻陆鸿渐》等章,兴到成诗,人力无与;匪垂典则,偶存标格而已。

《诗境浅说》:此诗晓畅,无待浅说,四十字振笔写成,清空如活。庙人五律间有此格,李白《牛渚夜泊》诗亦然。作诗者于声律对偶之馀,偶效为之,以畅其气,如五侯鲭馔,杂以蔬笋烹芼。别有隽味;苦多作,则流于空滑。况李白诗之英气盖世。此诗之萧洒出尘,有在章句外者,非务为高调也。

《五七言今体诗钞》:似孟公。

收录诗词(485)

皎然(唐)

皎然简介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相关古诗词

寻陆鸿渐不遇

唐朝-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形式:

皎然

唐朝-皎然

楚水清风生,扬舲泛月行。

荻洲寒露彩,雷岸曙潮声。

东道思才子,西人望客卿。

从来金谷集,相继有诗名。

形式:

酬秦山人系题赠

唐朝-皎然

出斋步杉影,手自开禅扉。

花满不污地,云多从触衣。

思山石藓净,款客露葵肥。

果得宗居士,论心到极微。

形式: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

唐朝-皎然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

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

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形式: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答焉

唐朝-皎然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

证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

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

形式: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

唐朝-皎然

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

暑退不因雨,陶家风自清。

凝弦停片景,发咏静秋声。

何事禅中隐,诗题忽记名。

形式:

自苏州访医回酬卢士关判官见赠

唐朝-皎然

寻医初疾理,忽忆故山云。

远访桑公子,还依柳使君。

周旋承惠爱,佩服比兰薰。

从事因高唱,秋风起处闻。

形式:

题沈

唐朝-皎然

何处好攀跻,新亭俯旧溪。

坐中千里近,檐下四山低。

小浦依林曲,回塘绕郭西。

桃花春满地,归路莫相迷。

形式:

送卢仲舒移家海陵

唐朝-皎然

世故多离散,东西不可嗟。

小秦非本国,楚塞复移家。

海岛无邻里,盐居少物华。

山中吟夜月,相送在天涯。

形式:

陪卢使君登楼送方

唐朝-皎然

万里汀洲上,东楼欲别难。

春风潮水漫,正月柳条寒。

旅逸逢渔浦,清高爱鸟冠。

云山宁不起,今日向长安。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