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重登峨眉亭感旧

春剪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英雄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形式:

诗词简介

此词为重登采石矶蛾眉亭感旧之作。词人重游采石矶,这时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时代均迥异于当初年轻时的登临。

词中上阕尽力铺写从亭中远望长江与天门山的壮阔之景。“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远山似乎也成了多情的女子正欢迎自己的重来。风光的旖旎多姿,让词人不禁浮想万千,仿佛重现了李白当年游玩采石矶时的风采。“满目青山,飞下孤白”正是以景衬托李白洒脱不羁的性情。下阕则在兴致高昂的基础上神游八极,又恍见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情形,正兴高采烈之际,词的基调陡然转入低沉,“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联系南宋末期宋军节节败退的历史事实,依词人的心情又怎能不把酒高歌,痛极恨极?

翻译

春风剪出了条条绿波,阳光把山下的沙洲染成金色,江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印映浸泡着两岸碧树千棵。东西梁山夹江相互望着,远远望去恰似美女描画的双眉,迎风嫣然一笑,耸立万年依旧含情脉脉。当年就在这里李白与崔宗醉中游乐,锦袍被江水浸湿,乌纱帽歪斜在一侧。潇洒地泛舟何人能见,满目都是座座青山,还有那皎然银月。

谁扬片帆从天门山过?明天我也是天门山客。平生无求最欢畅,驾着一叶扁舟从此飘然游四方。山头绿树抽新芽,犹见当年兵马在厮杀,白马将军虞允文,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百年前事已去如清风,诗仙、白马谁是英雄?欲向东风问个究竟,远处长笛声让我突然酒醒。

注释

“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句:指远处夹江而立的天门山如同女子的双眉,含情相对。

“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此指李白。传说李白醉后在采石矶上采月落水而死。

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

孤白:月亮。

青莲一叶: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李白即号青莲居士。此指作者想象像李白一样悠游江湖。

八极:八方极远之地。

“见白马、书生破敌”句:指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战役。“白马”比喻虞允文在战争中的洒脱状。因虞允文为文官故称其为“书生”。

收录诗词(7)

刘澜(宋)

刘澜简介

刘澜,字养原,号江村,天台(今属浙江)人。尝为道士,后还俗。端宗景炎元年卒。事见《瀛奎律髓》卷一三《夜访侃直翁》注。今录诗二首。

相关古诗词

夜访侃直翁

宋代-刘澜

疏瓴乱见星,危坐冷无灯。

索句髭先白,餐蔬貌欲青。

栖禽翻麓雪,堕栗破溪冰。

昨夜中峰顶,同看海日升。

形式:

桐江晓泊

宋代-刘澜

风萧萧,冰瑟瑟,淡烟空蒙冠朝日。

滩头枯木如画出,鸲鹆飞来添一笔。

形式:

高阳台 · 重登峨眉亭感旧

宋代-刘澜

春剪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英雄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形式:

瑞鹤仙 · 海棠

宋代-刘澜

向阳看未足。更露立阑干,日高人独。江空佩鸣玉。

问烟鬟霞脸,为谁膏沐。情闲景淑。嫁东风、无媒自卜。

凤台高,贪伴吹笙,惊下九天霜鹄。

红蹙。花开不到,杜老溪庄,已公茅屋。山城水国。欢易断,梦难续。

记年时马上,人酣花醉,乐奏开元旧曲。夜归来,驾锦漫天,绛纱万烛。

形式:

齐天乐 · 吴兴郡宴遇旧人

宋代-刘澜

玉钗分向金华后,回头路迷仙苑。落翠惊风,流红逐水,谁信人间重见。花深半面。尚歌得新词,柳家三变。绿叶阴阴,可怜不似那时看。

刘郎今度更老,雅怀都不到,书带题扇。花信风高,苕溪月冷,明日云帆天远。尘缘较短。怪一梦轻回,酒阑歌散。别鹤惊心,感时花泪溅。

形式:

摸鱼儿 · 游天台雁荡东湖

宋代-刘澜

御风来、翠乡深处,连天云锦平远。卧游已动蓬舟兴,那在芙蓉城畔。巾懒岸。任压顶嵯峨,满鬓丝零乱。飞吟水殿。载十丈青青,随波弄粉,菰雨泪如霰。斜阳外,也有新妆半面。

无言应对花怨。西湖千顷腥尘暗。更忆鉴湖一片。何日见。试折藕占丝,丝与肠俱断。遐征渐倦。当颍尾湖头,绿波彩笔,相伴老坡健。

形式:

宋代-刘澜

东风半绿官圩草,西日遥红别岸山。

形式: